近年來,四川省以“智興天府專家行”為引領,開展專家智力服務工作,構建專家智力服務項目化、標準化、長效化模式,推動專家人才走進廣袤的巴蜀大地,為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持。
把加強頂層設計作為“先手棋”,整體謀劃、通盤考慮、統籌推進。將專家智力服務作為人社部門支持舉措和年度工作要點,進行制度化安排,注重專家智力服務基層活動品牌打造。設計統一的服務團團徽和Logo,譜寫專家服務團團歌,精心培育打造“智興天府專家行”品牌。統籌專家、留學人員、博士(后)等高層次人才資源,聚焦脫貧地區、新興行業和未來產業等,組織專家開展服務基層、服務園區、服務企業等活動。通過義診講學、技術指導、業務培訓等方式,開展“巡回式”“駐扎式”智力服務活動,有效緩解基層單位缺人才、少技術等問題。
項目化推進。成功舉辦專家服務基層示范團、海外赤子為國服務行動、博士后科技服務團、特培專家服務團等智力幫扶。結合省情實際,每年集中開展10余期省級專家服務團示范活動,每期活動由省財政保障經費20萬元。鼓勵支持市州開展省市聯合行動,構建起上下貫通、一體推進的智力服務格局。
標準化實施。圍繞市、縣黨委政府中心工作、園區重點產業、企業經營戰略等,制定“申報—論證—審定—上報”四級審定流程,分類確定智力需求項目清單,提升專家服務的針對性、有效性。采取需方“點單”、人社“配廚”的模式,采用定向邀請、組織選派、“廣發英雄帖”(H5)等方式,加強與教科文衛、農林、生態環保等部門協同配合,精準匹配專家。深化東西部協作、川渝合作,實現川、浙、渝等省市專家資源互聯互通。與重慶簽署《專家資源共享協議》,今年已互派50余名專家雙向組團幫扶。
長效化跟進。將服務活動分為“上下半篇”開展,“上半篇”建立對接、短期服務,“下半篇”錨定目標、長效幫扶,以“小分隊”“小團隊”等形式持續跟進。對省專家服務團成員實行3年聘期管理,把專家服務基層情況納入人才選拔、職稱評聘、項目評審等作為重要依據,根據專家服務質效,動態調整入庫專家。
“三化”模式助推服務成效凸顯。廣元市劍閣縣借助專家資源,高標準謀劃推動“蜀道翠云廊古柏生態保護項目”,成立了全國首個古柏保護工作站。省專家服務團成員西南交通大學教授寧維衛說:“人社部門搭建了平臺,專家轉化了知識,增強了使命感責任感,基層也解決了急需解決的問題。”
自2022年以來,四川省人社廳舉辦“智興天府專家行”系列活動40余場,打造11個鄉村振興廳縣合作縣,6個專家服務團地方智庫,9個專家智力服務示范基地,累計選拔邀請近千名專家參加專家智力服務基層活動,構建起專家、留學回國人員、博士后“三支隊伍”服務基層,鄉村振興廳縣合作縣、地方智庫、專家智力服務基地“三駕馬車”齊頭并進的專家服務工作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