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至縣始終堅持開放合作理念,積極在舉措、平臺、環境上下功夫,不斷聚集英才服務樂至發展。
一是以開放的舉措引進人才。堅持筑巢引鳳,持續推進人才引育三年行動計劃,用好用活高層次人才引育新政,研究制定人才向基層流動“八大計劃”“四項政策”,著力發揮人才政策聚集效應。緊跟主導產業發展需求,動態管理重點領域、重點產業人才需求清單,大力實施面向全國公開引才計劃、頭雁人才培育工程、知名專家樂至行活動,剛柔并舉精準引育一批高精尖缺人才。前移引才戰線,組織開展“人才引育川渝行”“校園引才活動周”等實地引才活動,成功舉辦川北醫學院樂至專場招聘推介會,2020年引進30名高校研究生服務樂至高質量發展。
二是以開放的平臺激活人才。大力建設人才一體發展平臺,主動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成資同城化建設,與成都簡陽、浙江甌海簽訂人才合作協議,構建樂至-璧山人才互訪互學互聯機制,有力推動區域間人才自由流動、常態流動。持續建設院(校)地合作平臺,與省林科院合作共建園林花卉研究中心,借力川大專家資源共建天然產物研發中心,與綿陽師范學院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成功引入成都文理學院入駐樂至建分校,為人才施展才華提供廣闊舞臺。著力搭建人才向基層流動平臺,實施大學生回流、優秀農民工回引、致富帶頭人回鄉“三大工程”,組織開展“人才五進”活動,回引人才572人,引導441名人才流向基層,有力盤活全縣各類人才資源。
三是以開放的環境服務人才。持續優化人才發展環境,出臺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實施方案,為科技、教育等7類人才分類評價改革作出路徑規劃,著力構建符合人才特點、支持人才創新的人才激勵制度。制發激勵干部人才抗擊疫情擔當作為三十條措施,落實“資陽俊才卡”等服務保障政策,建成人才公寓30套,落實生活及住房資助9萬元,著力解決人才的后顧之憂。成功舉辦省橋牌錦標賽、樂至田園詩會、“巾幗創業創新”技能賽等活動,積極推進樂至縣“帥鄉英才”計劃,大力表彰表揚領軍人才、醫務人才、青年人才410名,營造了愛才敬才的濃厚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