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城縣因地制宜、因才施策,大力實施高層次人才安居工程、急需緊缺人才激勵工程和鄉村本土人才培育工程,積極營造拴心留人的良好環境,有效促進人才作用的發揮。
實施高層次人才安居工程。出臺《稻城縣人才周轉房管理暫行辦法》,采取“契約管理+只用不售”的方式,明確由引進人才提出申請,縣人才辦進行審核批準、統一管理,對引進的高層次人才優先預留20套周轉房。同時針對引進的高層次人才,縣財政從年度人才工作經費中劃撥部分經費,專門用于周轉房的升級改造,對高層次人才周轉房實行簡裝精配,配備淋浴熱水、床、衣柜、書桌椅、床上用品等生活必需品,實現“拎包入住”,著力把人才周轉房真正建成“溫馨家園”,目前,已有3名住建、水務、農業等領域的高層次人才入住人才周轉房,解決了高層次人才居家的后顧之憂。
實施急需緊缺人才激勵工程。出臺《關于建立正向激勵機制充分調動干部職工積極性的意見》,對在全縣發展民生穩定工作中做出特殊貢獻的緊缺人才,每兩年投入30至50萬元特殊貢獻專項激勵基金;鼓勵緊缺人才在職提升學歷、考取資格證書,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對獲得本科及以上學歷的緊缺人才給予0.5至5萬元獎勵,獲得助理級以上的審計師、工程師、會計師給予0.8至2萬元獎勵;同時縣委每年安排200余萬元資金,組織急需緊缺人才進行“全覆蓋”健康體檢,有效保障干部人才身心健康。目前,全縣已有12名教育、衛生等領域緊缺專業技術人才在職獲得了本科以上學歷,兌現獎金7.2萬元,有力提升了急需緊缺人才的工作積極性。
實施鄉村本土人才培育工程。圍繞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等重點工作,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著力培養一支留得下、技術好、能力強的鄉村本土人才。突出本地培養,利用縣委黨校、縣教育局、縣衛計局等優勢資源,舉辦教育、醫療、水利、住建等重要領域專題培訓班9期、培訓435人;注重跟崗鍛煉,選派10名農牧、水利專業的本土人才赴省、州職業技術學院開展為期1年的專題培訓,選派9名在職本土村醫到州衛校進行為期3年的農村醫學培訓;鼓勵外出提升,選送6名具有阿西土陶制作、木藝等民間技藝的本土人才,赴成都、江浙一帶發達地區參觀學習,共同交流陶瓷制作、探討木藝手工等新方法新技術。近年來,全縣已有鄉村本土人才986人,在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全域旅游等工作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