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城區認真貫徹落實全省組織部長會議精神,圍繞“人才從哪里來”“怎么激發活力”“如何人盡其才”精準發力,創新舉措,全力打造人才集聚強磁場。
聚焦“人才從哪里來”,完善人才引進和培養機制。聚焦產業發展引人才。緊緊圍繞產業鏈布局人才鏈,實現人才引領產業、產業聚集人才的良性循環。緊盯構建涪城“684”重點產業人才需求,聚焦電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領域,集聚一批能夠帶動新興產業發展的創新團隊和拔尖人才。突出項目帶動引人才。堅持把引進人才和引進項目緊密結合起來,以重大招商引資項目為載體,引進更多優秀人才和高端技術,實現招商引資與招才引智相融互動、相得益彰。堅持固本強基育人才。圍繞全區重點產業、重大項目組織開展需求對接活動,針對企業用工、用才需求,開展“訂單式”育才。圍繞鄉村振興大力培養“土專家”“田秀才”,實施“引鳳還巢”工程,培育打造一支能戰斗、帶不走的鄉土人才隊伍。
聚焦“怎么激發活力”,改革創新人才環境。完善人才評價機制。出臺《高層次人才分類評定實施辦法》,堅持憑能力、實績、貢獻評價人才,突出人才為經濟社會發展作出的綜合貢獻,堅決克服唯學歷、唯資歷、唯論文傾向。健全人才激勵機制。制發《促進人才優先發展十二條措施》,從融資扶持、引才獎勵、項目支持等12個方面激發人才創新創業活力,努力讓涪城成為各類人才的集聚之地、向往之地。優化人才流動機制。用好高層次人才專項編制,扎實開展雙向兼職、交叉任職,打通人才跨部門、跨行業流動的渠道,促進人才資源順暢流動和有效配置,讓優秀人才各展其能。
聚焦“如何人盡其才”,為人才施展才華提供廣闊舞臺。構建校院企開放合作平臺。開展校院企合作需求統計工作,通過“企業提課題、院校提方案”的方式精準對接高校、院所的科研和人力資源,合作開展技術創新、成果轉化、人才培育等工作。搭建青年人才創業孵化平臺。依托西南科技大學創業園建立大學生創新創業孵化基地,舉辦創業明星和創業能手爭創活動。堅持市場化和專業化方向,優化提升樓宇經濟港人才工作站、高端人才服務中心等服務平臺功能。建強軍民融合協同創新平臺,以支持四川省軍民融合研究院建設為突破口,依托西南科技大學重點學科、技術和科技成果優勢,充分發揮智庫、橋梁、產業聚集、資源共享等作用,加強軍民融合人才開發利用。(中共綿陽市涪城區委組織部 趙冀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