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壽縣以“四個注重”為抓手,切實加強對專家人才的政治引領和吸納,引導專家人才投身全國經濟百強縣建設,奮力建功新時代。
注重政治引領,提升人才“認同感”。結對聯系深化感情。認真落實黨委聯系專家人才制度,縣級領導干部全方位結對聯系服務優秀人才2480人次。學習研討增強定力。以“不忘初心跟黨走,奮勇建功新時代”“紅心向著黨,唱響新時代”等為主題,開展專題研討、主題征文、演講比賽26場次,不斷增強情感價值認同。縣情研修強化使命。圍繞縣域經濟社會發展,組織23名干部人才赴浙江、廣西等地實地考察取經;開辦陵州大講堂2期、仁壽教育大講堂6期;扶持重點文創項目20項,選送2名非遺傳承人參加國家級陶藝培訓,全面提升服務發展能力。
注重典型引路,提升人才“榮譽感”。開辟專欄樹好身邊榜樣。評選仁壽名匠、名師等7類、70名首批仁壽“精英才俊”,建立人才光榮榜,以縣委名義命名表揚并給予職稱、作品、賽事獎勵等激勵政策,給予政治榮譽和政策激勵。打造“大美仁壽系”官媒和“小小草根系”平臺,聚焦“時代楷模”“最美人物”,向新華社推送公益廣告作品6幅,在中省主流媒體刊播稿件18篇,宣傳典型事跡、濃厚社會氛圍。用好資源激發為民情懷。大力弘揚時代精神,組織觀看王濤、廖弦事跡專題片《浴血忠魂》,開展“文藝輕騎兵”“仁壽大舞臺大篷車”進基層活動1000余場次、黨群集中活動日主題演出5000余場次。依托基地傳承愛國力量。以黑龍灘、虞允文等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為載體,組織開展重溫入黨誓詞、共唱革命紅歌等現場教學、情景教學和體驗教學240人次。
注重崗位實踐,提升人才“存在感”。搭好建功立業平臺。深化校地戰略合作,與清華大學社科院社會與金融研究中心在仁聯建產學研四川中心,成功舉辦千人計劃30人智庫仁壽峰會,對接簽約省千人計劃專家產業園項目;組建四川—以色列新型培訓示范中心,掛牌建立川農大博士工作站,柔性引進博士10名;新建省級企業技術中心2個、市級企業技術中心3個,多維度為人才創新創業、孵化成果搭臺。強化建功立業激勵。完善形成育才工程“1+1+N”政策體系,圍繞信利仁壽項目推進需要,堅持政策跟著項目走,出臺電子顯示行業人才分類認定及激勵政策專項辦法,每半年開展一次認定工作,首次兌現資金達630萬元,充分激發干事創業熱情。暢通建功立業渠道。實施振興書記選派行動,從縣鄉年輕干部、在外優秀人才、產業發展帶頭人等群體中,優選1448名優秀干部、人才擔任振興書記(主任),以人才振興助推鄉村振興。
注重關愛服務,提升人才“歸宿感”。完善人才管理機制。實施鄉賢尋根行動,對512名仁壽籍在外優秀人才分類進行建庫管理,積極聯系引導其返鄉投資興業、技術反哺,成功促成投資125億元的遠成物流項目、投資1億元的華南金旭總部經濟項目簽約落地。拓展人才綠卡功能。推進服務優才,先后頒發仁壽“人才綠卡”120張,提供免費健康體檢、就診“綠色通道”、指定酒店食宿優惠、免費乘坐公交等日常便捷服務,同步享受戶籍、科研、職稱等方面政策優惠。高標建設人才公寓。建立信利項目人才公寓,滿足1200余名項目急需人才住房需求。規劃用地76畝,立項“縣人才公寓”建設,建成后采取租售并舉方式為人才提供住房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