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涼山地區招才難、引才難,急需人才匱乏的問題,會理縣念好“需、引、育、選”“四字訣”,務實抓好高層次和急需緊缺人才引進培養。
(1)摸清“需”字底。定期開展人才儲備情況摸底調查,建立在編在職(全日制/在職)研究生和“985”“211”高校畢業生、高級專業技術人員、法律專家新型智庫等基本信息庫,建立2015年以來3600余人在讀本科生臺賬,每3年編制并公開發布《會理縣中長期人才需求目錄》,指導人才引進。
(2)念好“引”字經。出臺加強人才工作的七條措施(試行)及系列配套文件,設立人才專項資金600萬元(年均增長5%)、儲備100套人才周轉住房,啟動300套人才公寓建設。打破機制體制壁壘,優化招引程序,探索赴外招才與內部挖潛結合集聚各方面優秀人才。年內開展4次赴外招才,引進各類優秀人才374人。
(3)打好“育”字牌。探索“黨校政治理論武裝+高效專業能力培訓+赴外掛職鍛煉”模式,強化提能培訓,今年以來,開展人才專項集中培訓13次1090人,選派科級干部、中小學校長、企業高管等各類人才703名到北京大學、浙江大學等名校和培訓基地培訓,選送368名優秀年輕干部、教育、衛生專業技術青年骨干人才赴外掛職鍛煉、頂崗學習、脫產培訓。
(4)用好“選”字招。實施“雙過硬”專業化干部人才儲備工程,結合縣級部門領導班子年齡、專業、學業實際需要,針對教育、衛生、規建等10類急需緊缺專業,公開遴選“雙過硬”人才90名,提供校長助理、院長助理、局長助理、科室負責人等崗位培養鍛煉。啟動“一把手”提能,專業領導干部培養,年輕干部“鑄魂”三大工程,儲備未來3-5年各方面專業人才的“源頭活水”。
(會理縣委組織部 張艦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