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蓉漂”人才薈——復旦大學專場招聘會吸引了上海及江浙等地名校優秀學子、高端人才、知名企業代表等參加。
招聘會現場。
招聘會現場。
“蓉漂”人才薈——復旦大學專場招聘會啟動
11月8日,由成都市人才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辦、武侯區人才工作領導小組承辦的“蓉漂”人才薈——復旦大學專場招聘會在復旦大學舉行。
這場熱鬧的人才招募戰,其實早已打響。9月22日,2018“蓉漂”人才薈系列活動在北京大學啟幕,瞄準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線城市和華北、華東、華南、東北等區域,在人才資源密集、高等院校集中、科研實力雄厚的區域中心城市,以及美國、英國等發達國家重點城市,集中開展城市推介、校園招聘、社會招聘和專場招聘,旨在為成都精準引進城市發展和產業發展急需的緊缺人才,吸引更多海內外高層次創新人才、優秀青年人才來蓉發展。
復旦專場,武侯唱主角。對于人才,武侯區求賢若渴,提出力爭到2020年,集聚各類創新創業人才8000人以上,高新技術產業產值達到340億元,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8%,有力推動區域經濟轉型升級、提質增效。
□文君(圖片由武侯區委組織部提供)
把功夫做在前面 千余優質崗位精準攬才
這是一場含金量頗高的招聘會。活動以“敢為蓉漂·蓉你驕傲”為主題,采取空中宣講會、“蓉漂”校園大使選拔、引才推介會和校園招聘會等形式,集中宣傳推介成都市和武侯區的城市發展、人才新政、產業布局、創新創業環境等方面的內容,全面展示“文創武侯·智慧城區”美麗宜居公園城區的城市形象,鼓勵優秀青年人才來蓉施展才華、實現夢想。
77家在蓉重點企事業單位提供的千余個優質崗位,吸引了復旦大學、同濟大學、華東師范大學等名校1000余名優秀學子、高端人才、知名企業代表等參加。
活動現場,四川易誠智訊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2017年四川十大創新企業家占夢來作為“蓉漂”代表,分享了自己在成都武侯成功創業過程中享受到的安逸工作生活條件和發展環境,并邀請上海高校的青年人才加入“蓉漂”大軍,來成都武侯施展才華,筑夢圓夢。在“企業說”環節,成都京都世紀貿易有限公司和力方國際數字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分別講述了企業扎根武侯獲得快速發展的歷程,鼓勵青年學子們來成都這個“休閑之都、活力之都、成功之都”創新創業,實現理想和抱負。
武侯區拋出的橄欖枝,引起了熱烈反響。據了解,現場已有超過500人與企事業單位達成初步就業意向。“能有這么好的效果,跟前期做的大量準備工作分不開。”武侯區人才辦相關負責人介紹,為了辦好這場招聘會,一系列“精準”工作早已在會前展開。
精準繪制重點企業人才需求圖譜。相關部門走訪調研區內重點企業1123家,收集了解全區重點企業的人才需求情況,共收集到文化創意、大健康、金融等行業重點企業提出的人才需求千余個,其中,信息技術、工程建造、建筑規劃、醫療衛生等專業的崗位需求突出。
精準統計高校人才專業類別。據統計,2018年復旦大學、同濟大學等10余所上海市高校畢業生共計6萬余人,其中本科生4.2萬余人,碩士研究生1.4萬余人,博士研究生0.4萬余人,專業涵蓋文創、醫療衛生、金融經濟、信息技術、工程建造等。
精準推動供需雙方信息對接。該區采取多種形式,向區內重點產業企業宣傳“蓉漂”人才薈走進高校活動,特別是該區承擔的復旦大學主場活動,將上海市10余所高校6萬余名畢業生專業類別情況向參加招聘會的企業通報。及時將千余個招聘崗位信息發布在成都市“‘蓉漂’人才薈”平臺上,并聯系上海城市頻道、高校BBS發布、APP輪播等媒體進行線上和線下同步宣傳,重點關注四川籍或有意愿到成都、武侯就業的畢業生,進行校園招聘信息投放。
實施“諸葛人才”新政 吹響人才“集結號”
作為本次活動的承辦方,武侯區正緊抓成都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國家中心城市重大契機,著力加快區域現代化、國際化進程,全力打造中西部領先、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高品質高能級生活城區。
城市發展離不開創新,創新離不開人才。近年來,武侯區扎實推進就業惠民工程,堅持把人才作為創新發展的第一資源,圍繞“三大主導產業”發展方向,推動制定文化創意、大健康、金融、電子商務、新經濟、社區發展治理等領域人才引進培育專項辦法,實現人才需求與項目建設有效對接、人才引進與產業發展相互促進,為打造“人才向往、成才興業的首選之區”按下加速鍵。
去年10月,武侯區緊抓“成都人才新政十二條”出臺的契機,圍繞全區發展目標和需求,制定出臺具有鮮明比較優勢的“諸葛人才”系列新政,全方位、多層次加大各類人才激勵,為區域發展聚集人才提供了制度保障。
新政實施一年以來,引進帶項目、帶資金來武侯區創新創業的海內外高層次領軍型人才14名、團隊3個,引進青年人才8076名,人才引進的數量、質量都實現較大突破。
這些優質的人才資源,在武侯區得到深度開發,助推該區文創產業高質量發展。據悉,圍繞“文創武侯·智慧城區”的城市定位和產業發展需要,武侯區建設了四川國際文化人才港,以“人才+項目+資本”的模式,吸引36家文創企業、10余個明星工作室簽約入駐。與北京電影學院合作,開展文創人才定制培養和市場輸出,推行文化藝術素質教育、北電明星班、人才定制班及北電文化金融班等四大精品培訓,培訓文創人才萬余名。
接踵而至的優秀人才,同時也帶來了創新創業的潮涌現象。截至目前,武侯區有各類創新創業載體面積超過43萬平方米,在孵企業(項目)達1200余家(個),培育高新技術企業216家、市級以上知識產權優勢企業50余家。近兩年,累計扶持企業達140家,扶持金額超過6億元。磨子橋創新創業街區被省委組織部評為“第二批四川省大學生創新創業俱樂部”。
人才需求,沒有“封頂線”。據武侯區人才辦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該區正緊扣“文創武侯·智慧城區”的城市定位、產業發展需要和重點企事業單位的需求,積極開發社會資源,有效發揮市場作用,精準引進符合武侯長遠發展和產業發展的急需緊缺人才,吸引更多海內外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優秀青年人才來武侯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