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 黃輝
四川在線消息(黃輝 記者 何浩源)10月26日上午,廣安市召開新聞發布會,解讀近日廣安出臺的《關于加快推進人才強市建設的若干措施(試行)》。本次廣安的人才新政,包含實施產業頂尖人才(團隊)、實施急需緊缺專業高層次人才、實施本土人才等10項計劃,共有科研攻關資助、培訓資助、安家補助、崗位津貼等42個政策支持點。其中,實施產業頂尖人才(團隊)計劃,最高給予1億元綜合資助。
“對產業頂尖人才(團隊)最高給予1億元綜合資助。”廣安市經信委副主任張學秋介紹,人才新政中,滿足廣安從海內外引進的頂尖人才及團隊條件的,能夠對廣安優勢主導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產生重大影響并帶來重大經濟社會效益的項目人才及團隊,給予最高1億元綜合資助;產生較大影響并帶來較大經濟社會效益的項目人才及團隊,給予最高7000萬元綜合資助;產生積極影響并帶來一定經濟社會效益的項目人才及團隊,給予最高3000萬元綜合資助。
張學秋說,第二類是滿足廣安本土的頂尖人才及團隊條件的,能夠對廣安優勢主導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產生重大影響并帶來重大經濟社會效益的項目(一般為國家級重大科研攻關項目),給予最高5000萬元綜合資助;產生較大影響和效益的項目(一般為國家級科研攻關項目),給予最高3000萬元綜合資助;產生一定影響和效益的項目(一般為省級及以上科研攻關項目),給予最高2000萬元綜合資助;對新建的國家級重點實驗室、產業研究院、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科研院所等科研平臺,給予最高1000萬元資助;對新批準建設的省級重點實驗室、產業研究院、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科研院所等科研平臺,給予最高200萬元綜合資助。
“小平故里人才新政雖然只有10條,卻有42個政策支持點。”廣安市委組織部副部長王冬霞說,本次既有科研攻關資助、培訓資助等方面的大投入,又提供平臺建設和精細化服務支撐;既積極引進外地人才,又重視培養本土人才;既關心儲備青年人才,又為離退休專家發揮余熱搭建平臺;既有高層次人才激勵計劃,又重視培養技能人才隊伍;既重點支持產業,又兼顧全市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需求,實現了對中職學生、高層次人才、技能人才、退休專家人才等各類人才的支持全覆蓋,形成了人才引進培養激勵服務的扶持全鏈條,體現了廣安市委市政府招賢納才、尊賢重才的最大誠意。
廣安人才新政適用于哪些單位和人群?廣安市人社局副局長張茂平介紹,本次人才新政除了黨政機關和參公事業單位以外的所有企事業單位的人才都可以對應享受相關政策。原來的人才政策重點支持機關、事業單位引進人才,新出臺的人才新政重點支持企業、事業單位、包括非公企業引進人才,提供安家補助、人才年金、崗位津貼等支持政策。
張茂平說,廣安首次提出對企業引進人才給予支持,對屬于企業的高層次人才,按照屬地管理原則,安家補助、人才年金等由市、縣(市、區)、園區財政按30%比例給予支持,切實將人才工作中心轉移到服務產業、服務園區、服務企業上來。
在實施急需緊缺專業高層次人才計劃方面,廣安共出臺11項支持措施,安家補助從原來的最高200萬元提高到320萬元,對博士研究生、“雙一流”碩士研究生等都提高了支持標準,支持范圍也相應擴大;新設立崗位津貼,每年最高達24萬元;新設立人才年金,最高40萬元;新設立“高層次人才突出貢獻獎”,給予最高500萬元獎勵。同時,還提供配偶隨調、子女擇校、健康醫療、科研經費等支持。
本土人才計劃是本次人才新政中的一個新亮點。廣安實施本土人才計劃,對本土人才成長給予最高500萬元獎勵;支持基層教育衛生人才培養,對擔任村“兩委”委員(未擔任村三職干部)的村醫,每年發放一定報酬;支持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培養,企業人才可申請2萬元一次性工作補貼;開展廣安杰出人才、名醫名師評選等活動,對評選表揚各類人才給予一定物質獎勵。此外,本土人才還將獲得“本土人才成長獎”、大力推動鄉村人才振興、大力培育各類“鄉土人才”等八大政策支持。
實施醫學人才計劃也是這次人才新政的重要內容。按照要求,對市級醫院的醫學指導專家或廣安職業技術學院的醫學兼職教授,給予最高15萬元專項補貼;市級醫院的中醫類支持對象為全日制本科及以上醫學人才,給予最低15萬元補助。
“對中醫類全日制本科學歷的人才引進給予15萬元補助的優厚政策,體現了廣安對中醫人才的重視。”廣安市衛計委副主任代聯波說,廣安中醫類人才緊缺,據不完全統計,廣安中醫藥從業人員僅占全市衛生人員總數7.9%,本科及以上學歷19.2%,高級職稱7.1%,高層次、高水平中醫類人才嚴重短缺,按照二、三級中醫醫院建設標準有關要求,廣安中醫類人才缺口為400人左右。同時,中醫藥人員“引不進、留不住”現象十分嚴重。近三年來,廣安共流失中醫類衛生專業技術人員289人。
代聯波介紹,為補齊中醫短板,充實中醫藥人才隊伍,廣安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加快落實中醫藥服務體系建設等政策措施,從中醫藥人才的招引、培養、重點學科打造等方面都給予了政策支持。
此外,本次人才新政還將實施“伯樂工程”計劃,設立引才育才“伯樂獎”,給予最高50萬元獎勵。對培養本土人才獲得國家級及國際技術技能比賽(評選)獎項(稱號)的企事業用人主體,給予最高30萬元獎勵。
王冬霞介紹,引才育才“伯樂獎”主要用于獎勵企事業單位、“兩新”組織、獵頭公司等人才中介機構及個人。人才中介機構及個人要在剛性引進市委五屆六次全會明確的“341”現代工業產業體系急需的“高精尖缺”人才(團隊)工作中作出較大貢獻。新引進重點產業領域的海內外“高精尖缺”人才(團隊),分新引進高層次人才(團隊)的類別,分別給予50萬元至10萬元的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