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人才為本。近年來,榮縣不斷深化人才“引、育、服”改革,剛柔并濟,接好“外埠”人才,向內挖“潛”,育強“本埠”,向“服”問效,提振“精氣神”,服務“全省農業農村改革示范區”“國家農業可持續發展試驗示范區”建設,厚植鄉村振興人才優勢。
剛柔并濟,引好“外埠”人才。打好“聯姻牌”,接好高端人才“余智”。出臺《柔性引才引智管理辦法》,搭建高端合作平臺,強化科技支撐、項目拉動、人才培養與交流,與中國人民大學、浙江大學、西南交通大學、西南財經大學等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實現科技成果轉化15項。出好“鄉情牌”,用活“游子”才情。出臺《榮縣藉在外優秀人才服務聯絡辦法》,建立在外優秀人才信息庫,健全聯絡服務機制,以鄉情為紐帶、以服務為手段,拓寬榮縣籍在外優秀人才服務家鄉渠道,成功回引榮縣籍在外優秀人才50余名致力鄉村發展。謀實“筑巢招”,引得“鳳凰”來棲。出臺《急需緊缺高端人才引進儲備管理辦法》,實行招商引資與招才引智“三同步三聯動”,著力傳統優勢產業轉型升級、新興產業發展、重大項目建設,引進進碩士及以上人才30余名。
向內挖“潛”,育強“本埠”人才。孵化“新農民”。創新授課內容和方式,學習對象“點菜”,授課老師“配菜”,“手把手”“面對面”傳授生產技術,以喜聞樂見的方式,教育引導農民養成好習慣,樹立好風氣。舉辦各類培訓3000余次,受教育農民8萬余人次。培塑“帶頭人”。遴選“帶頭人”1010名,整合縣委黨校、新型職業農民學校、創業培訓中心等培訓資源,對“帶頭人”系統能力提升培訓。請進來,定期舉行專家沙龍,為“帶頭人”解疑釋惑,送出去,遴選“帶頭人”到高校參加專題培訓充電提能。選育“領頭雁”。選送村組織書記參加“玉章精英堂”跟班學習,系統提升能力素質。遴選村黨組織書記培養對象500名、村級后備干部1000余名。創新“跟班作業”,安排鎮、村干部“師帶徒”,實施“蹲苗”計劃,推薦到鄉鎮、專合社等掛職鍛煉、頂崗實習,讓后備干部在歷練中成長。
向“服”問效,提振“精氣神”。提振人才工作“精氣神”。出臺《人才工作述職評議考核辦法》《人才工作目標責任考核辦法》等,壓實壓緊人才工作目標責任,推動一把手大抓“第一資源”,使人才工作由“軟任務”變為“硬要求”。整合二十多個部門人才服務職能,為人才創新創業提供集成式優質服務。提振人才干事“精氣神”。出臺《激勵科技人員創新創業辦法》《名中醫評選管理辦法》《科學技術獎勵辦法》《文藝人才、文藝作品及文藝項目扶持辦法》等,健全以質量、貢獻為評價導向的多領域多專業的人才評價體系,讓人才百花齊放、百舸爭流。提振人才奉獻“精氣神”。出臺《黨委聯系專家制度》《專家項目資助辦法》《解決生活后顧之憂的五項具體措施》《人才公寓租住管理辦法》等,落實人才住房、醫療、子女入學、配偶就業等支持政策,加強人才服務引領,激勵人才弘揚愛國奮斗精神,建功立業新時代,增強其成就感、獲得感、幸福感。
(榮縣縣委組織部 吳文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