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川縣創新推行多維引才模式,破解貧困山區人才難引難留問題,助力鄉村振興。
組建專家智庫,建立參謀式引才模式。一是以省內外高校、科研院所專家教授為主,特聘四川農業大學、浙江生態文明學院等19名專家組建智囊團,為脫貧攻堅、產業發展、項目推進宏觀決策建言獻智。二是以湖州市對口部門、上級業務部門專業人才為主,由湖州市旅發委、廣元市旅游局、農業局等32名資深專業人才組建旅游開發、產業發展等6個領域專家團隊,為落實決策部署出謀劃策。三是建立“夕陽紅”人才智庫,將在青川退休的專家和退休青川籍專家納入人才智庫,定期邀請他們把脈問診青川經濟社會發展。
回引本籍賢能,建立情感式引才模式。一是堅持優惠政策“吸”人。出臺《青川縣高層次和緊缺人才引進暫行辦法》,推出3項緊缺人才引進措施,在待遇落實、住房、生活等方面保障給予優惠政策。二是堅持美麗生活“誘”人。利用生態優勢,通過度假、避暑等方式柔性吸引1220余名本籍在外高層次人才和優秀創業人員回鄉考察指導,采用意見建議21條。三是堅持濃郁鄉情“留”人。實施“金雁歸巢”“匠心筑夢”計劃,開展鄉情、親情回引人才活動,成功回引42名優秀務工人員,建成張家村精品民宿等返鄉人才創業示范區。
強化平臺建設,建立項目式引才模式。一是完善創業平臺。出臺《關于做好新形勢下創新創業工作的實施意見》,成立創業孵化、人才培訓、科技在線、金融服務、雙創展示、倉儲物流“六個中心”,依托特色農產品“觸網觸電”吸引2310余名年輕人創新創業。二是搭建產業平臺。按照全域旅游理念科學規劃產業,推行“招商引資+招才引智”產業項目引才模式,吸引蔣念春等一批管理人士到青川投資發展產業,建成馬鹿鎮衡柏村燕巢油橄欖綜合產業園等一批產業集聚基地。三是優化服務平臺。探索遴選優秀人才進入黨政機關、晉升獎勵等方式優化服務人才,定期舉辦人才文化沙龍活動,建成“人才服務綜合體”“青年創客服務中心”,聯結各類人才1300余名,宣傳人才創業成果31項。
激活人才資源,建立流動式引才模式。一是創新短期人才招引。針對非長期性工作,采取臨時派遣、短期租賃、購買服務等方式招募人才240余名,指導本地群眾規劃產業、實施項目51期。二是用好外地掛職人員。利用浙青扶貧協作、省市幫扶契機,將3名浙江掛職干部、30余名省市掛職干部納入人才庫,派至駐村工作隊及項目一線歷練,帶領推進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三是實施青春逐夢計劃。制訂《青川縣招聘大學生寒暑假到基層鍛煉工作實施意見》,推行大學生青春逐夢計劃,吸引310余名假期返鄉大學生到基層一線鍛煉,為農村發展注入新鮮力量。(中共青川縣委組織部 朱思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