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來,萬源市緊緊圍繞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農村工作會上的重要精神,深入踐行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全力以赴書寫鄉村振興人才篇“大文章”,不斷釋放人才紅利,先后成功吸引了一大批農商帶頭人、優秀農技人員、優秀青年人才來到萬源鄉村,為農業農村發展提質增效。
著眼“引”青年人才。要推動鄉村振興發展,就必須把人力資本開發放在首要位置。一直以來,萬源市通過統一公開招考、“團圓工程”、“千名碩博進達州”、“特崗教師”等方式成功引進大批優秀青年人才扎根巴山農村,進一步夯實了農村教育、醫療隊伍基礎,補齊了急需緊缺人才短板。同時,堅持以人才所需所想為導向,不斷完善人才引流政策。聯系實際,有針對性地開辟返鄉人才“綠色通道”,激勵各類優秀青年在廣闊的巴山大地上大施所能,大展才華,大顯身手。
著力“育”鄉土人才。樹立“輸在起跑線,贏在脫貧線”的趕超意識,充分調動人民群眾積極性和主動性。堅定最深厚的基礎在農村,最廣闊的天地在農村,致力鄉土人才培育。利用院壩課題、挎包課堂,分享致富門路和專業技術,逐步壯大萬源鄉土人才隊伍。充分發揮農民夜校講黨課,第一書記講政策,技藝達人講經驗等優勢,因村施策,因材施教,以扶志扶智為出發點,“挖”人治標,“育”人治本,不斷激發群眾內生動力,用好“鰱魚效應”增強農民自身脫貧“造血”能力。
著手“用”農商人才。通過行業領頭羊帶頭創業致富,把農特產業發展作為主攻方向,形成一村一產業脫貧模式,做強富硒特色農業,做大綠色生態工業,做精生態旅游產業,做活現代商貿物流,著力培育綠色經濟增長點。堅定走好產業振興、質量興農之路,抓好建基地、創品牌、搞加工等重點任務,加快幸福美麗新村建設,健全鄉村治理體系,著力打造“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麗鄉村。(中共萬源市委組織部 徐靜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