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脫貧攻堅的深入推進,人才饋乏的問題已日漸明顯。為了突破這一瓶頸問題,萬源市充分激發鄉土人才內生動力,努力搭建“三大平臺”,積極為農村鄉土人才成長、發展提供空間平臺,有效盤活了鄉土人才資源,有力地推動了全市脫貧攻堅縱深發展。
搭建選拔平臺,發揮“引導”作用。采取個人自薦、鄉鎮推薦、市人才辦審核“三步法”定期在全市52個鄉鎮中選拔優秀鄉土人才,按照統一的鄉土人才分類標準、印制萬源市鄉土人才卡,對鄉土人才統一“授牌”,發揮鄉土人才引導作用。同時,推行鄉土人才“星級”管理辦法,年初對每位鄉土人才設立1顆“底星”對群眾基礎好、業績突出、獲上級表揚獎勵等人才給予相應“加星”,對慢作為、不作為、受處分等人才給予相應“減星”。年底對各人才獲星情況“結賬”并記錄在冊,為鄉土人才開發、選用依據。充分調動了他們工作的積極性。
搭建培養平臺,發揮“示范”作用。將鄉土人才培養工作納入全市人才工作計劃,整合精準扶貧、電子商務、旅游開發培訓項目定期組織開展農村實用技術培訓,選送農村優秀青年到大中專院校深造,組織鄉土人才外出參觀學習,通過科技下鄉,送技術上門,專題講座、實地講解與現場指導等方式,逐步建立具有萬源特色的人才培養機制,壯大鄉土實用型人才隊伍,提高創新能力。目前,已在全市各級培訓站共辦班80期,培訓人數達3000余人次。這些鄉村人才掌握技術后,不斷擴大生產規模,綜合效益顯著提高,在全市形成了高山蔬菜、富硒水果、舊院黑雞等20多個示范基地,有效地發揮了“選拔一批能人,帶動一方百姓,搞活一片經濟”的人才示范效應。
搭建創業平臺,發揮“帶動”作用。完善了鄉土人才激勵機制。每年旗幟鮮明的表揚一批“富民典范”“巴山工匠”“創業先鋒”,并探索建立市領導聯系優秀鄉土人才工作制度;結合基層組織建設,注重在鄉土人才中培養入黨積極分子,對致富能力強的培養成村干部,加大“兩代表一委員”在鄉土人才中的推薦力度,讓鄉土人才政治上有奔頭。同時,加強鄉土人才創新創業項目支持,對鄉土人才在項目申報、技術開發、貸款申請、人才引進等方面享有與全民所有制企事業單位同等的待遇,優先優惠享受各類技術輔導和服務,有效推動了鄉土人才創業興業熱情,帶動群眾脫貧增收。(中共萬源市委組織部 張從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