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匯
“城市‘人才大戰’正酣,要‘精準’引才,防止出現‘砸錢搶人’的惡性競爭。”1月26日,省人大代表、德陽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王華蓉在德陽代表團會議小組發言中的一席感慨引發了現場共鳴。
談到人才工作,省人大代表、綿陽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岳勇同樣用到了“精準”一詞。“人才政策不能只關注短期的效果,其生命力來自于對人才需求的精準化、優質化滿足。”岳勇說。
□本報記者 吳曉彤 祖明遠
精準引才
規范統籌引導,凝聚工作合力
“搶人容易守才難!”1月26日,王華蓉在小組發言中感慨。
“在新舊動能轉換、深入實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關鍵時期,各地展開‘人才大戰’,而在這場人才爭奪戰中,上至各省市、下至各區縣無不參與其中,力度不斷加碼,招數不斷出新。”身處人才爭奪戰之中,王華蓉對當前各地爭搶人才的激烈態勢感受頗深。但她也意識到,“人才大戰”不能發展為“人才混戰”,各地應結合實際發展需求“精準”引才。
“如果僅僅把高層次人才作為考核各地人才工作的‘砝碼’,將導致各地盲目砸錢引才,不僅會造成財力的浪費,更會造成人才的浪費。”王華蓉認為,各地應聚焦關系本地經濟發展的主導產業,用好本土人才,同時“精準”引進相關人才。
對此觀點,省人大代表、東方汽輪機有限公司董事長馬義表示認可。“只盯著有‘帽子’的高層次人才,容易形成‘贏者通吃’的局面,帶來資源配置的不公平。”馬義說,近年來國家多部委、各省市紛紛推出人才計劃,但政出多門,定位重疊,影響了實效。
王華蓉建議,圍繞全省發展戰略完善人才工作統籌引導,梳理整合各種人才計劃,根據不同城市功能定位強化人才供需對接,規范各地人才招募政策。“可學習外省經驗,建立‘招才局’,把分散在組織、人社、科技、經信等部門的涉才工作統籌整合起來,減少職能交叉,凝聚工作合力。”
精準用才
人才政策精準化、差異化
當前,各地人才競爭越來越激烈。在岳勇看來,綿陽作為我國唯一的科技城,對人才的需要也更加迫切。“要在區域人才競爭中取得突破,必須研究市場經濟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加大政策、平臺、服務等方面的供給,增強供給結構對人才價值實現的適應性和靈活性。”岳勇說。
人才引進后,各地都面臨著挑戰,如何讓人才留得住?“人才政策不能只關注短期效果,其生命力來自于對人才需求的精準化、優質化滿足。要出臺政策、搭建平臺、搞好服務,讓人才更具生命力。”岳勇說,綿陽量身定做了一批支持人才創新創業的政策,涵蓋科研等領域。以平臺為例,綿陽已建成110萬平方米科技企業孵化器和上百個創新研發平臺,覆蓋了從科技研發到成果轉化的全過程。“今年,綿陽圍繞人才作用的發揮,研究制定人才創業、安居、就醫等方面的服務舉措,營造拴心留人、人在心在的良好氛圍。”岳勇說。
當前,綿陽正加快建設軍民融合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從而以差異化、更精準的人才政策,構建起更加積極開放有效的人才政策體系,讓人才的創新創業夢想在四川、在綿陽開花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