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人才之家為高層次人才全方位服務。本報記者 田為 攝(視覺四川資料圖片)
如何吸引更多優秀人才來川創新創業?代表委員建議——
熱議場
在省人大代表、成都恒圖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西南財經大學教授段江的手機上,珍藏著一張照片,那是兩年前他在首屆“四川杰出人才獎”頒獎現場的自拍。作為國家和省“千人計劃”專家,段江說,這幾年他深刻感受到四川更為開放的引才態度。
創新驅動實質上是人才驅動。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匯聚海內外英才,讓創新創業夢想在四川開花結果”。如何才能吸引更多優秀人才來川創新創業,成為代表委員們的熱議焦點。
□本報記者 林凌
開放引才 需要加大力度加快速度
攀西戰略資源創新開發試驗區是目前國家批準設立的唯一一個資源開發綜合利用試驗區。在省政協委員、攀枝花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局長陳建新看來,隨著試驗區建設發展,人才供需矛盾漸漸顯現。
“高端人才稀缺、專業人才緊缺、優秀人才引進難留不住等現實問題已成為制約試驗區實現創新發展的關鍵。”陳建新建議,讓試驗區在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上先行先試,從項目、資金、平臺建設等方面給予更多支持。
事實上,對人才尤其是高層次人才的渴求不僅僅是攀枝花。省人才辦相關負責人介紹,四川作為人力資源大省而非人才強省,在現階段仍存在高層次人才數量不足和分布不均的問題。
以問題為導向補短板。段江欣喜地看到,近年來四川在招才引智動作頻頻:打造以“千人計劃”為重要載體的引才工程;主動“走出去”赴歐美、港澳地區開展招才活動;建立多個海外引才工作站、聘請海外引才顧問“以才引才”……數據顯示,我省已先后支持引進793名高端人才和72個頂尖團隊,國家“千人計劃”和“萬人計劃”入選者均居西部第一。
“成效大,但還應加大力度、加快速度。”段江表示,隨著新經濟的興起,人工智能、大數據和區塊鏈等新領域的發展對人才的依賴和需求更大,只有更加主動適應經濟全球化趨勢,積極融入全球人才資源配置,才能在新的科技浪潮中走得更穩。
人才來川構筑用好留住的良性循環
如何更好引才用才,省人大代表、西南交通大學校長徐飛建議,要注重政策間的銜接配套,如果說現在的政策作用是“單元級”優勢,那么還應進一步推進政策間的銜接、配套,保持一致性、穩定性,發揮政策的“系統性”優勢。
徐飛說,自己更看重創新氛圍的營造?!凹热皇莿撔?,那就有可能犯錯,所以這種氛圍應該是既鼓勵創新又寬容失敗?!彼a充道,這樣才可能讓優秀人才“近者悅而盡才,遠者望風而慕”。
省人大代表,成都橙視傳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余忠認為,扶持同樣重要。身兼成都市互聯網從業人員聯誼會會長,余忠從市場角度表達了自己的觀點,“要讓優秀人才來川留下,激勵人才創新的資金、政策等要素市場盡快充分發展起來。這樣才可能增大創業成功的概率?!?/p>
對此,段江深有同感。他舉例說,作為2016年新晉的省“千人計劃”創新創業團隊,成都美杰賽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獲得了四川省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投資基金的投資,注資大半年后,“美杰賽爾”項目已順利完成第二輪融資,較上一輪估值增值22.6%。“這種扶持對企業是一種幫助,對外界則傳遞出‘四川引進人才更要用好人才’的信號。”段江建議,政府篩選一批潛力企業進行扶持,這樣才可能有更多的“獨角獸”企業產生。
記者注意到,今年兩會上,不少代表委員都提出要進一步加強科技成果轉化,激勵人才更好發揮作用。
徐飛對此深有體會。兩年前,西南交大開始推動實施職務科技成果權屬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從實施前3年的科技成果零轉化,到改革后一年成功轉化12項,讓優秀人才留下來并真正做到‘名利雙收’。”徐飛表示,只要構筑起人才引進用好留住的良性循環,相信會有更多的優秀人才會來川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