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以來,船山區創新建立了科學規范、開放包容、運行高效的人才發展治理體系,最大限度激發人才創新創造活力,形成與“決戰決勝全面小康、建成綠色經濟強區”目標相匹配的高層次創新型人才隊伍,實現了人才強區戰略布局,驅動了船山綠色發展。
創新人才招引制度。一是高層次人才引進支持政策創新。建立高層次人才資金資助制度,對符合申報條件,來船山區創新創業的急需緊缺人才、高端人才和團隊,在用人單位落實相關待遇的基礎上,在項目資金補貼、安家補助和生活補助方面給予資金支持。2017年對已申報生活津貼、購房補貼的32名高層次人才,發放津貼27.87萬元;經評估具有國內領先水平、能夠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引領帶動我區產業發展實現重大突破的頂尖創新創業團隊,整合相關部門政策資源,采取項目資助、創業扶持、股權投資、貸款貼息等方式,按照重大人才項目“一事一議”原則,可給予一次性不超過200萬元人民幣的綜合資助。二是企事業單位人才引進政策創新。完善事業單位崗位管理模式,建立動態調整機制,符合規定的可采取特設崗位引進高層次急需緊缺人才。開辟引進人才直接考核招聘綠色通道,對通過組織、人社部門統一組團引進的高層次人才和急需緊缺專業人才,實行直接考核招聘特殊政策。國有企業采取年薪制、協議工資制、項目工資制等方式引進高層次人才且入選省級及以上人才引進計劃的,所需薪酬計入當年單位工資總額,不作為工資總額基數。三是招商引資與招才引智互動融合模式創新。完善招商引資和招才引智信息資源共享機制,加強招商與招才融合,引資和引智互動,從單一的引才、招商向“人才+項目+資本”聯合引進模式轉變。改進完善考核方式,實現招才引智和招商引資目標任務捆綁下達聯合考核。完善招才招商政策,引導各類創新要素聚集,打造招商與招才并舉、引資與引智并重的招才引智新模式。
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一是創新企業家培養方式,著眼推進工業強區、產業興區,以科技型、成長型企業家為重點,創新構建“五個一批”( 理想信念教育一批、能力素質培訓一批、考察交流一批、對標學習一批、頂崗鍛煉一批)培養體系,實施企業家培養計劃,到2020年,遴選培養100名創新型企業家,著力造就新一代“船商”。二是創新科技人才培養方式。堅持高端引領、梯次開發、以用為本,系統實施科技創新創業苗子、杰出青年科技人才、科技創業領軍人才、青年科技創新研究團隊培養支持計劃,利用科研項目、科研基地、學術交流等方式,每年遴選10名以上高級專業技術人才進修深造,選派10名以上專業技術人才到產業一線開展科技創新活動,著力培養一批創新能力強、發展潛力大、能夠突破關鍵技術、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取得重大突破性成果的創新型科技人才。三是創新“船山工匠”培養模式。以技師、高級技師培養為重點,推行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學一體的培養模式,支持園區、企業與職業院校開展學科專業共建,以訂單式和企業新型學徒制、現代學徒制等方式培養技能人才。培養一批具有精湛技藝、高超技能和較強創新能力的“能工巧匠”。目前已建立名師工作室8個,名醫工作室5個,勞模工作室5個;全區培養首席職工12名,技術標兵45人。
創新人才評價激勵機制。一是創新人才機制試點。開展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工程技術人員職稱評審“綠色通道”試點,對人才試驗區引進的高層次人才,適當放寬資歷、學歷、任職年限、論文數量等限制,直接評審中級專業技術任職資格;對在科技創新工作中業績成就突出、成果顯著的優秀中青年工程技術人員,支持其申報上一級專業技術職稱,可適當放寬學歷、任職資歷要求;在人才試驗區實行事業單位專業技術職務資格評審“雙軌制”,即人才試驗區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才既可以參加政府相關部門組織的專業技術職務資格評審,政府相關部門評審的專業技術職務不受區域限制;又允許船山區在人才試驗區實行自主評價、按崗聘用,人才試驗區自行評聘的專業技術職務只在人才試驗區內有效。二是創新人才獎勵制度。建立以船山區人才創新創業獎、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及其后備人選、優秀人才示范崗為主體的人才評選獎勵體系,將貢獻突出的企業家、高技能人才、農村實用人才和社工專業人才納入評選范疇,形成科學、統一、權威的人才獎勵制度。 三是創新人才激勵政策。優化創新創業環境,引導、激勵科技人員來物流港創新創業、轉化科技成果。對納入國家“千人計劃”、四川省“百人計劃”并來船創新創業的高層次人才給予持續全面支持。建立促進大學生和科技人才來船創新創業的配套舉措,提高對創新創業個人和實體的政府資助、補助標準,增強吸引力。
創新人才管理體制。一是暢通人才流動渠道。著眼于提高干部隊伍專業化水平,積極向上爭取政策支持,吸引一批政治強、懂專業、善治理、敢擔當、作風正的優秀專業人才進入黨政機關、國有企事業單位。2017年“百名碩博進船山”“遂州英才”等品牌活動采取上派、下派等方式,每年選派一批優秀干部到“六個一線”進行崗位鍛煉,爭取調任政策,將國有企事業單位優秀專業人才調任進科級領導班子。二是完善科技人才柔性流動政策。允許事業單位科技人員在履行所聘崗位職責前提下,到科技型企業兼任技術顧問并按規定獲得報酬。允許事業單位科技人才帶科研項目和成果到企業開展創新活動或離崗在船山創辦領辦企業,3年內可保留人事關系,工齡連續計算,薪級工資、專業技術職務按規定正常晉升。與四川職業技術學院開展校地合作,在四川職業技術學院設立一定比例流動崗位,吸引我區有創新實踐經驗的企業家和企業科技人才擔任兼職教授或創業導師,鼓勵在四川職業技術學院兼職的企業科技人員參加遂寧各類專業技術職稱評定。
(中共遂寧市船山區委組織部 唐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