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渠縣在市委組織部的精心指導下,堅持“激活存量、擴大總量、優化結構、完善機制”的思路,把農村實用人才資源視為貧困地區產業發展“第一資源”,以實施農村實用人才培養開發“525”工程為載體,積極打造農村實用人才管理、培育、聯系和服務“一體化”平臺,努力構建一支有覺悟、懂技術、善創業、有特色的農村實用人才隊伍,著力為推動精準脫貧發揮好人才效用。
“5支隊伍”下基層
整合資源帶動實用人才素質提升
一是黨政人才結對幫扶。選派政治堅定、能力突出、責任感強的優秀干部,進入全縣貧困及非貧困村擔任“第一書記”,結合整村脫貧工作開展,擔任起識別、聯系、服務農村實用人才“特派員”,并將聯系服務農村實用人才作為“第一書記”考核評價內容,督促實現人才間雙向互助。
二是專技人才傾囊相授。圍繞全縣“5+1”特色農業發展,選派水利、果蔬、農機、種養等方面的專業技術人員,定期深入生產一線、田間地頭,采取實地講解、現場演示、入戶宣傳等方式,為農村實用人才精心講解種養殖知識,現場解答技術難題疑問。
三是碩博人才獻智獻策。組建以農林、畜牧、法律等專業為主體的“碩博人才工作隊”,深入全縣60個鄉鎮巡回舉辦知識講座、專題報告會、現場咨詢會等,為農村實用人才提供交流、培訓、指導等服務,有效為扶貧一線輸送高智資源。
四是經管人才帶動發展。大力發動縣內外企業優秀經管人才,帶資金、帶項目、帶人才到農村發展特色產業。以“1+N”模式形成產業發展帶頭人發展產業、帶動培育人才的新格局,形成農村實用人才勞動力消化、技術實踐提升的“良性循環”。
五是鄉土人才發光發熱。定期遴選一批本土養殖能手、能工巧匠、經管能人、鄉村科技人員,納入“土專家”“田秀才”信息庫,搭建信息交流、實用技術分享平臺,實打實的在鄉民院壩之間共享種養技巧,讓“大水漫灌”變“精準滴灌”,真正讓鄉土人才“香”起來。
“2個平臺”重培育
搭臺唱戲促進實用人才技能應用
一是強化“農民夜?!奔寄芘嘤?。大力倡導農村實用人才上“農民夜?!保瑒撔隆坝唵问健狈诸愡f進培訓,堅持以中、短期技能型培訓為主,以現場教學、聽眾點將、田間“微課堂”等教學形式,有針對性地開展“適銷對路”型技能培訓,突出農村實用人才培訓實效。
二是推進“人才驛站”服務建設。采取線上與線下服務相結合的方式,積極打造集人才培訓、信息發布、農技支持、咨詢服務等功能于一體的“人才驛站”,扎根于農村基層的新型農業科技人才服務平臺。同時,結合“辦事不出村組戶”服務點及APP運營,搭建起農村實用人才政策咨詢、創新創業、技術攻關等“全網式”服務平臺。
“5大行動”見實效
精準施策加強實用人才挖掘開發
一是實施“千名鄉土人才培育計劃”。著眼于發揮人才效用助力精準扶貧,持續實施“產村一體化”人才保障工程,打造“渠縣特色農產品加工人才示范帶”,大力培育發掘1000名優秀農村實用人才,充分盤活本土實用人才資源。
二是推進“宕渠智力扶貧”計劃。牢固樹立“扶貧更扶智(志)”工作思路,組建宕渠智力扶貧工作隊,定期開展多種形式的技術服務活動,建立起“智力扶貧”長效工作機制,有效為農業生產和農民增收提供人才、技術和信息服務。
三是開展“科普大篷車進夜?!被顒印=枇破招麄髻Y源,將科普大篷車引入農民夜校進行科技知識播放宣講,豐富夜校教育培訓載體,用淺顯易懂、喜聞樂見、寓教于樂的方式滿足不同類別實用人才對知識的了解需求。
四是抓好“宕渠智庫”建設。在縣、鄉兩級分類建立人才信息庫、培訓資源庫,鄉、鎮、街道建立農村實用人才檔案,準確地掌握農村實用人才資源的基礎數據,對農村實用人才的需求和變化進行動態跟蹤,及時進行分析,研究提出對策,逐步形成資源共享、動態管理的農村實用人才管理機制。
五是開展“鄉土人才之星”評選活動。在全縣范圍內開展“鄉土人才之星”推進評選,積極推薦群眾認可度高、產業帶頭性強、積極扎根基層的優秀農村實用人才,以榮譽表揚、物質激勵的方式弘揚農村實用人才樂于吃苦、勤于耕耘、勇于創業、敢于實踐的精神,擴大農村實用人才的影響力和示范帶動作用。
(中共渠縣縣委組織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