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江縣開啟四大模式推動人才資源向基層一線流動
羅江縣堅持需求導向,開啟外引內培、抱團服務四大模式,引導人才流動集聚到基層一線服務主戰場,切實為“推進二次創業,再造一個羅江”提供智力支持。
開啟外引模式。圍繞貴妃棗、獺兔、油菜等特色農業,邀請四川農業大學汪志輝教授等科研院校專家為本縣“土專家”舉辦專題講座。圍繞提高基層干部執政能力,邀請西華大學于代松教授為本縣基層科級干部作國際國內經濟形勢專題報告,引外智洗內腦練內功。同時,自2013年開始實施外出務工返鄉人才就業創業“十百千”工程(培養10名外出人才成長為村級組織帶頭人,鼓勵扶持100名外出人才返鄉創業,1000名外出人才返鄉就業),引導外出人才返鄉支持家鄉建設,服務基層組織建設。目前,10名返鄉創業人才經過選舉進入村級黨組織班子,其中3名擔任書記。
開啟傳承模式。開展“鄉村人才輔導”行動,促成了石秀宏與龔明、劉光華與劉通培等61對師徒幫帶對子,使專業技術得到傳承。發放了“鄉村人才輔導基金”26萬元,為創業的鄉村人才提供資金支持。今年還將開展名師幫帶工程,分行業領域扶持建立一批名師工作室,選擇有培養潛力的青年與名師結成師徒對子,培育構建系統專業技術人才梯次隊伍。
開啟抱團模式。建立農民專家服務團,各農民專家根據自身擅長的專業技術領域,定期到產業片區開展“農民專家服務團送技術”活動,今年來共開展送技術活動28期,培訓4487人,及時把果樹嫁接、土肥管理、修枝等農村實用技術帶到基層。縣衛生局組建“家庭醫生”服務隊,入戶開展“家庭式醫生”服務行動,目前共入戶走訪農戶2579戶,免費診療群眾11942人次,免費為群眾發放各種疾病防治、健康生活方式宣傳資料及健康教育處方10000余份。
開啟激勵模式。從評先選優、評職晉級等方面進行激勵,鼓勵業務骨干、優秀人才下基層,對口指導幫扶鎮(中心)衛生院、農村學校等基層組織(機構)開展教學和義診義檢等活動,大力提升基層組織(機構)服務群眾水平。研究制定《羅江縣引進和留住人才暫行辦法》,明確引進人才服務基層享受的政策待遇,鼓勵企事業單位運用公開遴選、柔性引進、項目合作等多種方式引進人才服務基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