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中縣建立“三大機制”加強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
資中縣緊緊抓住人才培養、鑒定、激勵等關鍵環節,完善人才工作機制,推進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
構建培養機制,確保人才技能好。動員社會各方力量,整合培養資源。建立以企業行業與中職學校,政府推動與社會支持相結合的高技能人才培養體系;大力支持職業學校培養高技能人才;鼓勵企業開展行業技能提升培訓、崗位培訓和校企結合的訂單培訓。以企業行業為主體,拓寬培訓途徑。全面開展在職、再就業、返鄉農民工實用技能提升、城鎮失業人員技能就業、新成長勞動力技能儲備培訓,每年計劃培訓300人次以上。建立校企合作制度,加強實訓基地建設。緊密結合企業技能崗位要求,確定和調整各專業培養目標和課程設置;做好見習基地建設,給未就業高校畢業生搭建良好的就業見習平臺。
健全鑒定機制,確保人才評價準。加強職業技能鑒定,推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打破年齡、資歷、身份和比例限制,進一步健全完善技能人才鑒定工作方案;積極組織推薦技能人才參加省、市技師、高級技師等技能培訓、技能鑒定及技術等級考核評審,推行技師、高級技師聘任制度,充分發揮其在革新、發明、解決技術難題和帶徒授技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對企業中技術復雜、操作性強的工種,按照能力考核與業績相結合、以業績評定為主的方法實施考核鑒定。對在技能崗位上工作并掌握高超技能、作出突出貢獻的技術骨干可破格參加技師、高級技師的考評。
完善激勵機制,確保人才留得住。完善高技能人才激勵機制。引導和鼓勵用人單位完善培訓、考核、使用與工資、休假等待遇相結合的激勵機制,每年組織開展各類人才表彰獎勵活動不少于2次。完善高技能人才社會保障制度。全面落實高技能人才的社會保障權益,確保按時足額發放工資報酬,做好高技能人才流動中的社會保險關系接續,有條件的企業為高技能人才建立企業年金制度和補充醫療保險。創新人事代理、人才派遣、“獵頭”等服務,推行“柔性引才”制度,為人才流動提供優質高效服務。完善高技能人才后勤保障制度。優先解決引進的高技能人才在就業、住房及子女入學等方面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