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全縣“引、育、留”為科學重建提供強有力人才保障
天全縣委組織部以引才、育才、留才推動發展為突破,引緊缺人才,為天全災后恢復重建提供一批信念堅定、為民服務、勤政務實、敢于擔當、清正廉潔的新時期好干部,提升服務災后重建能力素質。
圍繞災后重建引才。一是積極對接響應省市各類招考選聘工作,選拔引進學歷高、年紀輕的優秀人才充實到干部隊伍中。二是采取入口上放寬制度,拓展渠道,加大高層次、緊缺專業技術等各類人才引進力度,特別是災后恢復重建緊缺人才的引進力度,壯大各類人才隊伍。三是組織開展人才交流服務工作,加快人才市場信息網絡建設,推進與縣內外人才市場聯網,推進人才信息資源共享,提升人才工作的服務水平。今年,全縣聘用大學生村官20名,選調大學生10名。統籌科技、農業、環保、發改等部門,采取顧問、兼職等柔性引智方式,與省內25名專家建立合作關系,配合招商引資引入企業管理人才12名,為城建、交通、國土部門等爭取到危房鑒定、規劃設計、地質災害監測等各類專業技術人才120余人。
立足發展規劃育才。完善干部培訓制度,以最富吸引力的培訓模式聚集人才,使來天全發展的年輕干部有所長,有所為。一是依托“天全縣人才培訓基地-天全中學實驗區”、川農大、專家大院、黨校等載體,進一步規范人才的發現、培養、使用機制,探索現在人才的科學化管用模式,加大專業技術人才的培訓和管理;二是圍繞我縣新農村建設及災后重建規劃等重點項目,會同縣委農工辦、農業局、科技局、就業局等單位,通過舉辦“災區農房恢復重建”、“農村建筑工匠培訓班”及林竹、旅游、山藥種植等培訓班的形式,組織培訓農村實用人才2000人次,開展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培訓500人次,重點企業緊缺技術工種項目培訓300人。三是定期選派縣管干部、優秀青年后備干部到省市院校學習鍛煉,到發達地區、兄弟市州參觀培訓,開闊干部眼界。截至目前,已選派35名科級干部參加 “十八大精神”、災后重建等專題培訓班,組織10余名重災鄉鎮黨委書記、鄉鎮長到“512”重災地區參觀培訓。
優化關愛服務留才。一是依托設立人才工作基金、災后重建規劃項目平臺,建立優秀人才津補貼制度、修建經濟周轉房,解決優秀人才、外來人才后顧之憂;二是建立縣域優秀人才年終表彰制度,營造社會尊重、組織肯定的良好氛圍,提升人才榮譽感,確保人才隊伍穩定發展,緩解人才流失嚴重、干部隊伍結構不合理等問題。三是出臺《天全縣關于加強鄉鎮領導班子和干部隊伍建設的意見》,探索建立鄉鎮干部基層補貼制度,真正體現對基層干部的關懷,實現基層干部留得住、愿干事。四是研究制定災后援建人才管理辦法,切實服務管理好掛職干部、災后重建各類援建專業技術人才。在工作上實行同等待遇,同級考核,通過授權定責、崗位激勵、職位激勵等解決外援干部人才隊伍無“權力、動力、壓力”問題;在生活上提供后勤保障,促使外援人才全方位融入,全身心援建,有權有責,有為有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