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四不唯”、“四不分”原則
四川內江人才評選緊扣“有突出貢獻”
●獎勵提高到每人10萬元 ●首次把社會管理人才納入推薦范圍
●兩個“得票率不低于70%”確保社會公認
近日,四川省內江市出臺有突出貢獻人才評選辦法,打破原有的條框限制,將評選延伸到各行各業人才,不唯學歷、不唯職稱、不唯資歷、不唯身份,不分戶籍、不分行業、不分職業、不分崗位,只要是為內江經濟社會發展做出突出貢獻的人才,評上獎后每人可獲10萬元獎勵。這是內江有史以來對人才的最高單項獎勵。
內江市此次將評選活動從部門、系統及行業的人才評選中剝離出來,開展綜合性評選,由市委、市政府授予“內江市有突出貢獻人才”稱號并頒發榮譽證書。在參評范圍上體現“三廣”。一是提名范圍廣。堅持不唯學歷、不唯職稱、不唯資歷、不唯身份;不分戶籍、不分行業、不分職業、不分崗位的“四不唯”、“四不分”原則,對參選人才身份進行最廣泛的認定,只要是為內江經濟社會發展做出突出貢獻的人才,包括在內工作的市外人才都可參加評選。二是人才類型廣。評選前所未有地將觸角延伸到各行各業人才,首次把招商引資、種養大戶等方面的人才納入評選視野。比原來重企業管理、專業技術等方面的人才評選,視野更寬、范圍更廣。三是涉及領域廣。從經濟領域擴展到社會事業領域,首次將社會管理人才納入推薦范圍。
在評選原則上,內江市新采用“以貢獻論英雄”、“寧缺毋濫”等原則,注重實績和社會公認,獲得獎勵必須靠真本事。評選每兩年開展一次,每次不超過6名,無符合條件人選,獎項可空缺。將“有突出貢獻”作為新的核心價值取向,不對學術成果、獲獎情況提出明確要求,重點關注“人才貢獻”這一最終結果。首次將人才貢獻大小用產值、銷售收入、稅收等指標予以量化,但同時將贏得聲譽、形成品牌、發揮獨特作用等社會影響作為科學認定人才貢獻大小的重要因素。
在評選程序上,堅持公開、堅守公認、堅信公眾。由市人才工作領導小組負責,采取逐級申報、集中評審辦法,并公開評選程序,讓廣大群眾參與,使評選置于陽光之下。在專家評審環節和領導小組審議環節,采用兩個“得票率不低于70%”這把“尺子”,淘汰得不到公認的初步人選或候選人,能夠進入下一環節的不一定是經濟價值大、賺錢多的人才,但一定是綜合業績、社會價值、貢獻排位名次較高的人才。開展公眾網絡投票,將人才貢獻大小讓公眾來評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