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難時刻的選擇
——崇州市各類專業技術人才抗震救災紀實
面對突如其來的地震災難,崇州市各行業專業技術人才不顧個人安危,舍生忘死,沖在一線,用實際行動展示了新時代優秀人才獻身、負責、求實的風采,彰顯了在關鍵時刻站得出、危急關頭沖得上、危難之處顯身手的品質,譜寫了抗震救災的一曲曲贊歌!
那一刻,他把生的希望留給了學生
5月12日14時28分,懷遠鎮中學英語教師吳忠洪正在四樓給初一五班的學生上課。突然間,教學樓劇烈晃動起來,孩子們嚇得尖叫。“同學們,不要慌,趕緊下樓!”吳老師急切而有力地揮著雙手,示意大家趕快跑,并隨同學們通過樓梯緊急向下撤離疏散。
跑到三樓時,忽然聽到有學生喊:“教室里還有兩個同學!”吳老師又迅速轉身往回跑,去尋找那兩名學生。就在他返回四樓時,樓突然塌了,伴隨著震耳的巨響和漫天的灰塵,他瞬間被埋進了廢墟。而其他絕大部分學生則已跑到一樓得以獲救。當救援人員從殘垣斷壁中找到吳忠洪時,他已經永遠閉上了雙眼。校長高列哽咽著說:“吳老師是我校優秀的專業人才,他的這種精神不是一時形成的,而是一貫關愛學生的自然舉動。”
穿越生死線
竹根村位于雞冠山中部,與汶川一山相連,聚居著1000多村民。地震后,交通阻斷,通往村里的唯一通道便是鞍子河電站長4公里多的一條引水涵洞。得知竹根村群眾受困的消息后,崇州市錦江鄉公立衛生院醫生楊戒驕主動請纓,帶領急救應急隊迅速奔赴雞冠山。
應急隊抵達涵洞時,已是5月13日下午4時許。楊戒驕和隊員們紛紛跳進涵洞里,水齊胸沖過,壓得人喘不過氣來。年久失修的洞壁被震裂了縫,水泥沙塊不停掉下來,涵洞有坍塌的危險!顧不了這些,他們冒險前行,于晚6時許穿過冰冷的涵洞,到達竹根村。顧不上有些抽搐的雙腿,他立刻和隊員們投入到傷病員的搶救中。
巖峰村是崇州最僻遠的行政村,位于雞冠山深處,受災更為嚴重。5月14日早晨6時,完成竹根村的搶救工作后,楊戒驕和同伴們又拖著疲憊的身體,冒著飛石,穿越泥石流地帶,前往巖峰村開展搶救。
震不跨的手術臺
地震襲來時,崇州市人民醫院手術室正在進行兩臺手術。因手術室在五樓,房屋晃動特別厲害,在場的醫護人員很快意識到是地震。在短暫的驚恐之后,護士長韓燕大喊:“不著急,保護好病員,把手術床移開點,不要讓無影燈掉下來砸到病人!”大家迅速鎮靜下來,全力保護病人。副主任醫師孫根喜拉著手術臺上老大爺的手說:“您別緊張,我們不會離開您的。”外科三病區的主任楊志明也急忙趕到手術室增援,一起在這特殊的時刻完成手術。
手術完成后,正當醫務人員準備撤離時,急診科送來一位因地震受傷需立即手術的學生。副院長陳開全、外科一病區主任游紅勇、醫師施文武、麻醉醫師羅小剛及張涵等醫護人員全然不顧自己的安危,又立即投入緊張的搶救中。
六條命換千條命
5月12日下午5時,一個人驚人的消息傳到崇州市水務局:雞冠山鄉河道中的水越來越少!局長張年福憑著多年工作經驗,隨即判斷上游已形成堰塞湖。而這個時節暴雨隨時會來,情況危急,時間就是生命。他當即挑選了5名技術人員組成搶險隊,前往排險。山區公路已被山體塌方攔住,只能在巨石、斷木和荊棘之間穿行。搶險隊員個個渾身被劃一道道傷痕,再往后就成了泥人。凌晨,大雨落下,余震也來了幾回,有幾次滾落的石頭差一點點就砸到了頭上。
歷經9個小時,13日凌晨2時,搶險隊終于爬到了火石溝塌方地段,只見河道左邊的山斷了一個山頭,碎石在河谷中形成了一個50米高的“大壩”、百畝寬的“懸湖”,并已有水溢出來,“大壩”隨時可能被積水沖垮!為在最短時間內排除險情,6人不顧生命危險,就地取材,用倒下的樹木不斷撞擊壩體最薄弱處,3小時后終將“大壩”撞出缺口,懸湖水安全泄出,下游幾個鄉鎮、上千人命保住了!之后,憑著張年福記憶中的地形情況,崇州市又成功解救出近千名被困群眾和外地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