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決定事業興衰成敗。”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遼寧省錦州市考察遼沈戰役紀念館時強調,只要我們黨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始終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就能擁有戰勝一切艱難險阻的強大力量。
民生關乎民心,民心連著黨心。帶著感情沉下身子,帶著責任干出樣子,這既是做好群眾工作的重要途徑,也是密切干群關系的重要要求。回望黨的歷史,中國共產黨一經誕生,就把“人民”二字寫在旗幟上,從“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到“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從“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到“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無不詮釋著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黨員干部要贏得人民的心,必須時時掛念人民,事事為了人民,在工作上入情、用力、走心,以真誠之心、實干之心、奉獻之心走好為民之路。
在察民情、訪民意上“入情”,以真誠之心得“民心”。堅持到群眾中去、到實踐中去,聽民聲、察民情、訪民意,才能更好發現群眾反映集中、發展亟待解決的問題。干部干工作,最主要的就是深入基層、深入群眾,通過調研開局,確定目標方向,理清工作思路,制定科學措施,抓好執行落實。廣大黨員干部要邁開步子走、擼起袖子干、俯下身子問,帶著真心、誠心對待群眾,主動到基層走一走、看一看,和群眾嘮一嘮、聊一聊,把群眾呼聲作為第一信號、群眾需求作為第一選擇,把情況摸準,把問題看清,把建議提實,用好調查研究這一傳家寶,確保調研對象的廣泛性、調研內容的針對性、調研方式的多樣性和調研結果的有效性,要把握細節,找準切口,從群眾反映最強烈的熱點難點問題入手,讓調研內容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既有利于掌握基層第一手情況,也有利于拉近干群之間的距離,彰顯干部的優良作風。
在解民憂、紓民困上“用力”,以實干之心得“民心”。中國共產黨是為人民服務的政黨,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就是我們黨千方百計要解決的。“民之所憂,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這是擲地有聲的宣示,更是念茲在茲的行動。黨員干部要堅持人民為中心,堅持問題為導向,以民之所盼,為政之所向,多從群眾期盼的地方入手,多從群眾的問題困難著手,跟著問題走,奔著問題去,迎著問題干,心中要常思百姓疾苦,腦中要常謀富民之策,行動有目標,心中有方向,肩上有責任,既要有想干事的內在自覺,也要有能干事的過硬本領,還要有干成事的一流業績,主動到重大斗爭一線、艱苦復雜地區磨煉、摔打,主動走到基層一線,走近群眾身邊去收集問題、解決問題,以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真抓實干的工作勁頭和有效有力的工作舉措解決基層困難事、群眾煩心事。
在謀民利、惠民生上“走心”,以奉獻之心得“民心”。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的一切工作都是為老百姓利益著想,讓老百姓幸福就是黨的事業。“人民”二字,重逾千鈞;老百姓的幸福,高于一切。共產黨人必須牢記,為民造福是最大政績。從“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到“把所有精力都用在讓老百姓過好日子上”,可以看出,為民造福、為民謀利是我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黨員干部要把人民滿意作為第一標準,想問題、辦事情、作決策都要站在人民的立場上,從人民的利益出發,把群眾的臉色當做工作開展的“晴雨表”,主動回應群眾期盼、增進民生福祉,處理好“小我”和“大我”、“索取”和“奉獻”的關系,實現為民服務效能最大化。要用腳步訪民情,用行動惠民生,用實績聚民心,使各項工作讓群眾滿意,得到群眾認可,努力創造出經得起實踐、人民和歷史檢驗的政績。(符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