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不牢,地動山搖。黨的工作最堅實的力量支撐在基層,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最突出的矛盾和問題在基層,一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水平很大程度上也體現在基層。如何解決基層治理“最后一公里”問題,增進人民福祉,構建共建共治共享基層治理的新格局?應答好基層善治“三問”時代答卷!
答好“善治干什么”之問,讓基層治理“有事干、干得準”。基層治理要有魂,必須強化黨管方向、謀全局、定大事的政治引領功能,把基層治理和兩項改革“后半篇”文章結合起來,進一步明確“解決好人民群眾的事”這一基層治理目標。當前,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為此各級黨組織要接地氣、知民情,深入調研,避免形式主義和忽視民意,準確把握基層群眾真實需求,分層分類確定年度要事急事實事,不斷創新公共服務提供方式,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新需求。
答好“善治誰來干”之問,讓基層治理“有人干、干得來”。基層治理要有力,必須深刻認識到基層干部隊伍是黨和國家聯系農村的紐帶,是基層黨組織發揮領導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的關鍵,是黨在農村各項政策的宣傳者、貫徹者和執行者。因此,要通過“村內選一批、社會招一批、能人引一批”等形式,把那些政治過硬、忠誠可靠、本領出眾、群眾公認的優秀人才充實到農村基層干部隊伍中。同時,要加強基層干部政治素質教育,堅定理想信念,不斷提升基層干部政治覺悟和政治能力;常態化開展基層干部能力提升培訓,以維護穩定、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等為主要內容,幫助補短板、強弱項、填空白。
答好“善治怎么干”之問,讓基層治理“可以干、干得好”。基層治理要有效,必須緊盯基層治理的復雜性和獨特性,抓有招、抓到底,解答好采用什么樣的手段和方式方法治理基層。要完善自治新機制,在鄉村要加強群眾自治組織建設,在社區要加快建立社區黨員、社會組織、社會工作者、社區志愿者、社會慈善資源“五社聯動”機制,充分激發社會力量參與基層治理;要打造法治新模式,要樹立法治思維,堅持依法行政,依法提供基層公共服務,依法治理基層公共事務,解決好有法可依、有政策可用的問題;要搭建德治新載體,大力弘揚新時代精神文明,提升群眾文明素養,凝聚和美善治正能量。此外,還需注重從推進措施、考評機制上創新而為,確保治理終端見效、基層有感。(劉艷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