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在變,群眾的需求在變。進入新時代,要牢牢把握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這一重要思想,把為民辦實事、替民解難題作為檢驗黨史學習教育成效的“試金石”,堅定不移將辦實事進行到底。
堅定“利民之事,絲發必興”的信念,增強辦實事的使命感。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隨著黨史學習教育越走越深、越走越實,黨史學習教育領導小組印發文件就進一步深化黨史學習教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提出明確要求。因此,要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直指困擾老百姓的煩心事、操心事,把辦實事落腳到群眾關注的焦點、難點、痛點上,切實把實事辦到群眾心坎上、解決在憂心時。要善于激發每個黨員“細胞”的生機和活力,從破解現實矛盾和問題中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把好事辦實、實事辦好。
心懷“念茲在茲,我將無我”的胸懷,增強辦實事的責任感。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始終扎牢“一切為民者,則民向往之”的血肉紐帶。為群眾辦實事,貴在用心用情用力,難在破難解題、增進群眾實在的福祉。因此,黨員干部要堅持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切實做到方向精神、思路清晰、主動擔當盡責、務實創新作為。要充分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帶頭啃“硬骨頭”,多挑重活、多壓擔子,多接“燙手山芋”。要把群眾當親人,建好民心民愿“傾訴臺”、繪好民生民意“作戰圖”,以“我將無我”的狀態,切實聚焦人民群眾心心念念的“小目標”和切切于心的“牽掛事”,一件一件抓落實,以實際行動錘煉出可擔當的能力、鍛造出敢擔當的魄力。
感悟“國之大者,一心為民”的情懷,增強辦實事的幸福感。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是我們黨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黨員干部辦實事的成效,主要體現在是否讓群眾獲得實實在在的好處,能否增進群眾真真切切的利益。故此,黨員干部如何辦好實事,看的就是實干本領、考驗的就是能力水平、靠的就是“十八般武藝”,要以“一心為民”作為黨性錘煉的支點,從“國之大者”出發,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要深刻領會為民精神和情懷,始終把工作放到為人民謀福祉的大局中去思考和謀劃,把群眾滿意不滿意作為評價標準,切實提高黨員干部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不斷打磨好辦實事的“金剛鉆”,攬好群眾交辦的“瓷器活”。
歷史潮流奔涌向前,偉大事業凝聚人心。黨員干部要把我為群眾辦實事進行到底,堅持求真務實、擔當作為,用十分實干聽民聲、通民情、聚民力,努力做出無愧于黨和人民、無愧于歷史和時代的新業績。(鄭業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