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電影《長津湖》在全國熱映,該片以抗美援朝長津湖戰役為背景,展現了中國軍人英勇無畏,不屈不饒的愛國精神。3個小時的影片,帶來不一樣的視覺盛宴,多少激情澎湃、多少驚天動地、多少感人肺腑,讓我們清晰感受到71年前長津湖戰役的血與淚、痛與恨。這是一場思想與精神的水乳交融,讓我們從抗美援朝的洗禮與熏陶中,感悟精神力量,傳承紅色血脈。
忠誠詮釋信仰:那是“雖九死其猶未悔”的愛國深情。“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塵?!绷阆?0度的長津湖,寒冷比敵人的炮火還要可怕,志愿軍卻依然在凍死的那一刻保持著戰斗的隊形,時刻等待著沖鋒號的吹起。缺衣少食、饑寒交迫,中國人民志愿軍在艱難困苦的條件下,與武器裝備世界一流、戰功顯赫的美軍第10軍,開展了一場“殊死較量”,創造了抗美援朝戰爭中全殲美軍一個整團的紀錄,迫使美軍王牌部隊經歷了有史以來“路程最長的退卻”?;赝L津湖,那是冰雕連戰士們永遠沉睡的地方,雖然冰雪凍結了他們的血肉之軀,但卻永遠冰封不住他們永恒的信仰和無限的忠誠。任歲月變遷,我們都要始終銘記先輩們“雖九死其猶未悔”的“忠誠之心”,保持“任爾東西南北風”的堅定信仰,磨練戰斗意志、提升攻堅精神,敢闖敢干,自覺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的堅定信仰者。
擔當扛起使命:那是“風雨不動安如山”的英勇無畏。“沒有凍不死的英雄,也沒有打不死的英雄,有的只是軍人的榮耀”,“如果我們不打這一仗,我們的下一代就要打,我希望我們的下一代能生活在一個沒有硝煙的世界”,一句句臺詞振聾發聵,催人淚下。長津湖戰役,那是一場冰與血的較量,那是“氣多”戰勝“鋼多”的戰爭。志愿軍戰士們身穿單薄的棉衣,埋伏在天寒地凍的戰場上,一熬就是好幾個晝夜,哪怕又困又餓,也不敢閉上眼睛睡覺,最后化作了晶瑩的冰雕。果敢擔當、英勇無畏、毫不退縮,志愿軍用鮮血和生命詮釋了什么是亮劍精神,什么是中國軍魂。為了國家和人民,志愿軍戰士們死守長津湖,堅冰不能損其骨,風雪不能摧其志。這種難能可貴的革命精神和報效國家的至鐵擔當,值得每一個黨員干部去學習、去發揚、去傳承。
鮮血照亮人生:那是“蠟炬成灰淚始干”的無怨無悔。“冰雪??!我絕不屈服于你,哪怕是凍死,我也要高傲地聳立在我的陣地上。”這是長津湖戰役中宋阿毛的絕筆信。當年,志愿軍第9兵團為保家衛國,從東南沿海緊急入朝,未能配備御寒冬裝,在長津湖戰役中傷亡19202人,凍傷28954人,凍死4000余人,志愿軍們用血肉之軀英勇作戰,舍生忘死、前赴后繼,為后代子孫換來了山河錦繡、歲月靜好。志愿軍戰士們始終秉持“蠟炬成灰淚始干”的“奉獻之心”,即使受傷流血也不掉一滴淚,即使冷乎餓乎累乎不在乎,英雄無畏、堅韌前行,才有了后來的勝利。和平年代遠卻了戰爭的硝煙,卻不能暗淡了犧牲精神,讓我們傳承先人的遺志,賡續紅色血脈,用“不破樓蘭終不還”的執著不畏艱險、勤勉敬業、砥礪前行,在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征程中書寫人生新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