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我為群眾辦實事”作為黨史學習教育的重要內容,已“遍地開花”。所謂“民之所盼,政之所向。”廣大黨員干部要把群眾認可不認可、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滿意不滿意作為檢驗“我為群眾辦實事”成效的標準,在落細落好“我為群眾辦實事”中盯緊“三問”念好第一“經”,讓“我為群眾辦實事”成效實實在在落腳到群眾心坎里,讓群眾有更多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黨的執政基石愈加永固。
“辦實事”要俯下身“問需”明出發點,始終把服務群眾放在第一位。入山問樵,入水問漁。縱觀黨的百年,我們黨慎終如始堅持人民立場這個根本政治立場,將“人民”貫穿于革命、建設和改革發展全過程。毛澤東同志有這樣兩個生動比喻:人民群眾是“土地”,共產黨人是“種子”;人民群眾是“水”,共產黨是“魚”。而實踐證明亦是如此,時代在變,但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工作方法從未變化,這是我們黨的根本工作路線,也是黨在長期革命和建設實踐中的制勝法寶。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唯有把“為中國人民謀幸福”作為初心指南,以飽含“求知欲”“好奇心”的小學生心態,俯下身去腳沾泥土,沉下心來積淀真情,直面群眾訴求“耐心聽、認真記、馬上辦”,才能摸準民生需求,讓造福人民的出發點落腳在“民心”,真正意義上當好“老百姓的官”而“在其位”“盡其責”,用心用情用力服務民生,以一顆“赤子心”,贏得民心。
“辦實事”要揪得準“問題”知切入點,始終把急難愁盼列為第一務。民惟邦本,本固邦寧。“我為群眾辦實事”關鍵要沉到基層,走到群眾中去,用腳步丈量民情,當好“貼心人”“勤務兵”。“我為群眾辦實事”作為黨史學習的重要內容,要在“學”“做”互融中汲取百年黨史的智慧和力量,奔著問題去、揪著問題改,把群眾的“急難愁盼”始終當成自己的“第一件大事”。“從問題開始,必將以肯定結束。”我們做任何工作,都要堅持以“百姓心為心”,站在“群眾角度”,敢于正視問題,善于找準癥結,勇于破解難題,以實際行動暖民心、提質效。同時,黨員干部要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相結合的方式,用“土話”代替“官話”,用“土方法”代替“洋辦法”,千方百計揪問題找答案,為困難群體“兜底”“造血”,確定“我為群眾辦實事”的主攻方向,切實解決群眾的煩心事、揪心事,讓人民生活幸福成為“國之大者”的生動寫照。
“辦實事”要擼起袖“問效”夯著力點,始終把初心使命作為第一題。身不先,則不信。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如果不沉下心來抓落實,再好的目標,再好的藍圖,也只是鏡中花、水中月”。黨員的干部,要明白“我們從哪里來、要到哪里去”,尤其是當前“我為群眾辦實事”的“重頭戲”,能否贏得群眾“叫好”,關鍵在于能否將“辦實事”變成“事辦實”。從毛澤東同志號召“實事求是、力戒空談”,到鄧小平同志強調“不干,半點馬克思主義都沒有”,再到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社會主義是干出來的”,無不體現了對“實干”的重視。可見,“我為群眾辦實事”既要著力于依托“開門納諫”,暢通民意收集渠道,完善整改反饋長效機制。又要采取“解剖麻雀”、了解實情,多到田間地頭,多坐農家炕頭,梳理好服務群眾的實效“清單”,并擼起袖子以實干踐行,夯實“人民至上”的根基,絕不把“我為群眾辦實事”辦成“半拉子工程”“搭臺不唱戲”“蜻蜓點水”,唯筑牢“我為群眾辦實事”的著力點,答好初心使命永恒課題,唱響新時代“主旋律”。
作為時代的“答卷人”,切記“我為群眾辦實事”不是一個掛在嘴邊的“口號”,而是全黨同志要在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中,以把經驗學好、精神悟透、作風壓實,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擔當,一步一個腳印持之以恒地走好為民謀福祉之路,真正把“我為群眾辦實事”這件事“辦實”,書寫好為人民服務的新時代答卷。(唐代遠 王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