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關于加強對“一把手”和領導班子監督的意見》指出,破解對“一把手”監督和同級監督難題,必須明確監督重點,壓實監督責任,細化監督措施,健全制度機制。
一直以來,對領導干部的監督特別是對“一把手”的監督,是高素質專業化干部隊伍建設的重點工程。“一把手”身居要職、身擔重任,是黨的事業發展的領頭雁,是引領干事創業的“關鍵少數”。能否管好“一把手”,關系黨的事業發展,關系人心向背,要不斷緊盯監督重點、拓展監督范圍、增強監督質效,讓“一把手”習慣在受監督和約束的環境中工作生活,發揮好示范引領作用,帶好班子、建強隊伍,切實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緊盯監督的“點”。權力越大,責任就越大,各種風險挑戰也就越多,如果沒有嚴格的監督,就容易導致權力失控,進而滋生腐敗。可以看到,當前對“一把手”監督仍存在“誰來監督、怎樣監督、監督什么”等方面的問題。強化“一把手”監督,必須抓住重點、盯住難點、解決痛點。要強化政治監督,緊盯政治表現,加大對“一把手”在帶頭執行黨中央決策部署、履行民主集中制、嚴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等方面的監督力度。要強化工作監督,緊盯工作實績,重點看“一把手”的統籌協調、調研決策、為民造福等方面的表現,把監督過程和結果統一起來。要強化作風監督,緊盯黨風廉政建設,對“一把手”的工作作風、生活作風進行重點監督。通過精準化監督、常態化監督,做到靶向發力、對癥下藥,切實讓“一把手”在政治上帶好頭、工作上作示范、作風上樹標桿。
延伸監督的“線”。“一把手”作為“第一責任人”,在一個地方或單位的決策部署和工作落實中往往有“一錘定音”的作用。對“一把手”的監督,決不能緊一陣、松一陣,要堅決防止出現“一霸手”“一言堂”,抓常抓長,形成“全程式”“全鏈條”的監督。要注重監督的方式,既加強同級領導班子監督,又加強黨組織自上而下的監督,擴大監督的視角、拉長監督的視線、深化監督的層次,做到自上而下、一以貫之。要延伸監督的觸點,把“八小時內”和“八小時外”結合起來,把“工作圈”和“生活圈”結合起來,把“日常監督”和“重點監督”結合起來,做到嚴在日常、管在經常。要強化監督的“全周期管理”,把“一把手”在任前、任中、任后的監督統一起來,把關鍵節點、關鍵大事和整體推進地方發展的成效結合起來,做到環環相扣、系統推進。要通過對“一把手”的系統性監督,推動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良好態勢。
拓展監督的“面”。干部監督是一項系統性的工程,要注重監督的機制和體系建設,在引導廣大黨員干部主動接受監督的同時,也要讓更多的監督主體參與到監督中來,形成強大的監督合力。要強化監督的整體性和聯動性,一體推進紀律、監察、派駐、巡察“四個監督”協調發展,發揮紀委監委專責機關作用,強化黨委組織部門選人用人把關作用,形成定期溝通、信息互通、工作聯動的機制,實現對“一把手”全面監督,打造出“全覆蓋”監督模式。要發揮黨內監督帶動作用,推動各類監督發揮合力,暢通人民群眾參與“一把手”監督的渠道,積極收集意見建議,定期分析研判信訪舉報。要通過全方位、立體化的監督,讓監督發揮最大效力,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形成干事創業勇于當擔、奮發有為的生動局面。(王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