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出版的第10期《求是》雜志發表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的重要文章《用好紅色資源,傳承好紅色基因,把紅色江山世世代代傳下去》。文章指出,革命理想高于天。江西到處傳頌著革命先烈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從“敵人只能砍下我們的頭顱,決不能動搖我們的信仰”的方志敏,到“死到陰間不反水,保護共產黨萬萬年”的江善忠……革命先烈為了理想和信念慷慨赴死,靠的是信仰。
矢志的信仰,激起國人“繁霜盡是心頭血,灑向千峰秋葉丹”的愛國情懷
山河破碎,立黨為公。中國共產黨就像漫漫黑暗中的夜明珠,以自己的智慧、行動,照亮積難深重霧海茫茫的舊中國的星空,為的就是找到救國救民的道路。共產黨人以英勇無畏、果敢前行的奮斗精神,秉承“繁霜盡是心頭血,灑向千峰秋葉丹”的愛國情懷,在亂世之中撐起了民族的脊梁。因為相信,始終堅守心中的那份“執著”,懷著“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信仰,為革命理想拋頭顱、灑熱血。今天,像戰爭年代那種血與火的生死考驗少了,但具有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仍然在繼續,我們正面臨著一系列重大挑戰、重大風險、重大阻力、重大矛盾的艱巨考驗。沒有堅定的理想信念,就會在亂云飛渡的復雜環境中迷失方向、在泰山壓頂的巨大壓力下退縮逃避、在糖衣炮彈的輪番轟炸下繳械投降,真正成為百折不撓、終生不悔的馬克思主義戰士。
矢志的信仰,激起國人“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水擊三千里”的豪邁情懷
曾經有人問過鄧小平,是什么力量支撐共產黨人走到今天,那時你們是否會感到彷徨?鄧小平的回答卻只說了四個字:“跟著黨走”。確實,革命戰爭年代,有著很多“紅旗到底能打多久”的疑問,井岡山的星星之火是否可以燎原,農村包圍城市是否是條正確的道路?當共產主義、社會主義,注入共產黨人靈魂的時候,已成為其一生無悔的追求。縱使前方艱難險阻不斷,憶往昔崢嶸歲月稠,但“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水擊三千里”的豪情猶存。他們篤定不移,心無旁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為了心中的信仰、為了民族的興亡、為了國家的獨立,“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他們毫無怨言,肩負著“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擔當,直至犧牲了寶貴的生命。
矢志的信仰,激起國人“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的為民情懷
井岡山是革命的山、戰斗的山,也是英雄的山、光榮的山,每次來緬懷革命先烈,思想都受到洗禮,心靈都產生觸動。巍巍井岡山,這片紅色土地上,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點燃了革命的星星之火,為中國革命開辟出一條成功之路,培育出薪火相傳的井岡山精神。靠著做好群眾工作這“真正的銅墻鐵壁”,我們黨在井岡山時期創造了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奇跡。正是因為密切聯系群眾,才有了那傳為佳話的“軍民魚水情”。帆與船的關系,大家都懂,魚兒怎能離得開水,航船怎么少得了帆?“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簡單的話語蘊含深刻的道理,黨員干部要從中汲取智慧與力量,要始終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將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用好紅色資源,傳承好紅色基因,把紅色江山世世代代傳下去是黨的生命力的源泉與活水,我們繼續守護這些紅色基因,保持優良的作風、艱苦奮斗、砥礪前行,奮力書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嶄新篇章。(趙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