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初,習近平總書記在2021年春季學期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青年干部培訓班開班式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年輕干部是黨和國家事業接班人,必須立志做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的忠實傳人。起好“十四五”,沖刺第二個一百年目標,年輕干部必須要錘煉“三顆上進心”,自覺錘煉、自覺提升,以從無到有、從舊到新上下真功夫。
對待人民始終保持一顆“奉獻之心”,爭做“有責任”干部。學習是更好為民服務的先導,對待忠誠的表現,從“不會”到“懂”上下決心。業精于勤,“勤”是一種態度、一種務實、一種作風。一個人會不會做事、能不能做成事,關鍵在學習,重在態度,學則進,不學則退,幾乎人人都懂的道理,然而,一些年輕干部人生閱歷不足、工作經歷不夠豐富,難免會出現工作上不夠到位問題,最終直接影響解決問題效率。在為人民服務的道路上,有些事、有些東西,絕不是與生俱來就會,如小到寫簡報,大到執政一方,帶領人民過好日子,都需經過艱苦學習,刻苦磨練,無私奉獻,不斷反思總結,多讀古今中外優秀人文書籍;多向人民群眾身上“吸取智慧”。本領恐慌最可怕,脫離群眾更可怕,無論工作做到任何時候,都不能離開群眾,日常要勤奮學習,充電用電,主動拜人民為師,人民是黨的根基、是黨的命脈。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只要肯下決心去做,沒有什么辦不好的事情。年輕干部要永遠下好務實之功,在迷茫中覺醒,在困惑中領悟,在群眾身上取經,多學多思是年輕干部成長最快、成熟最早最基礎的法寶。
對待困難始終保持一顆“無畏之心”,爭做“有擔當”干部。勇于挑戰,從“不敢”到“敢”上下信心,才能突破自己。今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關鍵之年,宏偉藍圖已繪就、發展目標很明確、規劃路徑很清晰,需要的就是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困難面前豁得出,關鍵時候頂得上,梁啟超曾說:人生須知負責任的苦處,才能知道盡責任的樂趣,年輕干部要盡最大責,盡最大力,一件事情接著一件事情辦,一個項目接著一個項目抓落實,以“我將無我、不負人民”的使命感,逢山開路,遇水搭橋,事事有回應,件件有著落。年輕干部要“無畏艱難”,敢闖敢試,敢打敢拼,不當逃兵,只要方向明,道路正,就要拼搏進取,埋頭苦干。一個人是否有擔當,就看平時能挑多大量、能扛多大事,俗話說:不逼自己一把,永遠不知道自己有多優秀,遇事不怕事,遇事敢承擔,唯有這樣,才能擁有自己一片天地。年輕干部要“被動”為“主動”,始終保持“干”的勁頭,“敢”的沖勁,走出“舒適區”,撲下身子,勇于下沉基層,拋棄“壞習慣”,杜絕高高在上,不能只坐在車里打開窗子望一望就走,務必到村里轉一轉,到群眾家里坐一坐;到田間地頭看一看,“善聽才能善知”,精準了解真情真實,才能找準路子,更好為鄉村振興把脈開藥,必須把握好實事求是“關”,村情不同,特色各有。
對待瓶頸始終保持一顆“創新之心”,爭做“有作為”干部。肯于創新,從“不變”到“新”上下恒心。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任何事物都從發展到衰落,唯有尋求變化才能永續發展。年輕干部要“開拓思路”,敢啃硬骨頭,敢嘗“苦頭”,只要法律未禁止,就要大膽“去想、去做、去試”,唯創新者“強”,毋庸置疑,產品不創新就被淘汰,管理不創新就不適用。肯于創新,才有新生,然而,很多年輕人,不肯先行一步,習慣性按部就班,照抄照搬,久而久之,思想松散,干勁不足,熱情遞減,為此,要刮骨療毒,樹立百折不撓,標新立異,爭做創新引領標桿。如產業發展和基層治理方面,干出自己特色,做到一村一亮點,一縣一品牌。新時代呼喚新擔當新使命新作為,年輕干部必須保持進取心、上進心,才能在新時代機遇與挑戰中砥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