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展調查研究是謀事之基、成事之道,如何將調研真正走深、走實、走出成效,一直是廣大干部研究的重要課題,不少干部為了做好調研精心準備方案,創新調研方式,調研成效不斷提升,但調研不僅僅是一塊需要精心雕琢的美玉,有時候“隨心而動”的創作,反而更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對此,廣大干部何不“任性”一次,來一場“說走就走”的調研,卸下身上的包袱,拋開計劃和方案,穿上便裝,做一個真正融入群眾的調研者,不再以旁觀者的視角開展調研,而是全身心的走進群眾身邊、走進基層干部身邊,在調研中與他們交朋友,以一個參與者的身份去聆聽他們全面、真實的聲音,以親自去實踐的方法,去收集最急、最難、最盼、最想的需求和政策實施和工作推進的各方面情況,真正實現調查研究出成果、見成效。
調研點的選擇也不必大費周章,以自己的“第一次心動”為判斷。可以去看看工作推動高效的“熱門”地區,學習優秀的工作經驗和先進的工作方法;可以去走走工作推動較差的“冷門”地區,了解問題具體情況,排查癥結所在;當然也不一定非得在“熱門”和“冷門”中做出選擇,也可以去最為普遍的發展地區,在共性中探索最為合適的發展之道,更好地推動政策在更為廣大地區落地見效。
當然,“隨心調研”并不是隨意調研,需要有明確的目的性,要堅持將問題與需求相結合,目的是要實現滿足群眾迫切需求、推動政策落地、創新工作方法和解決實際問題。因此,盡管這種調研方式不是解決問題最好途徑,但它為廣大干部走好“萬家路”、做好“百家事”、聯通“干群橋”,提供了一種新的調研途徑。(廖晨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