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興則國興,人才強則國強。習近平總書記在清華大學考察期間指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對高等教育的需要,對科學知識和優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迫切”。毋庸置疑,科學技術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深刻影響著國家前途命運,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加需要建設世界科技強國。而建設科技強國最重要的是要靠人才,尤其是高精尖人才,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人才培養已經國際化、全球化,只有堅持開放合作才能培養出更多優秀人才。
眾所周知,人才是國家發展最核心的要素。美國人曾說過“一個錢學森能頂5個師軍”可見美國對人才的重視,而培養一個像錢學森這樣的一流人才也是相當不易的。當今社會人才的培養不僅是一個國家經濟實力的體現,更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體現。在眾多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中,獲獎人數最多的國家中大都是美國、德國、英國等國家,而這些獲獎人數名列前茅的國家幾乎都是發達國家。所以,我們應該充分認識到人才培養的重要性和人才競爭的無國界性,事實也充分證明,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具有雙重國籍的人不在少數,國家越是發達對人才的渴求力度越大,對高精尖人才的培養越是重視。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在國內,隨著經社會的快速發展,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搶人”大戰號角進一步吹響,很多一線城市迫不及待地將繡球拋向“人才”,并且在教育、醫療、營商環境及城市環境、居住條件等上面給予政策傾斜,其最終目的就是為了爭奪更多優秀人才。在國際上,隨著經濟全球化趨勢進一步加劇,中國與世界各國聯系越來越緊密,世界各國對人才的需求特別是高精尖領域的專業性人才需求量特別大,深化國際合作,實施人才培養“走出去”戰略越發重要。所以,我們應深化與世界各國合作,特別是加強與發達之間的合作,在高精尖一流人才培養上下足功夫,特別是對黨和國家需要的領導干部、專業技術人員、優秀管理人員等加大培養力度,在培養方式上與世界接軌,以國際競爭的標準來培育,讓人才不僅僅局限于國內,更能在全球范圍大展拳腳。在保障上,通過設立人才培養、獎勵扶持專項資金,優先保障高層次人才培養需要,同時加大宣傳力度,營造人才培養良好氛圍,大力表彰獎勵為國家作出貢獻的人才,讓人才來得了、留得下、干得好,為人才培育提供源頭活水。(司偉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