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拜人民為師,甘當小學生,特別要多交幾個能說心里話的基層朋友,這樣才有利于了解真實情況,才有利于把工作做好。”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勉勵廣大干部尤其是年輕干部要以朋友身份問政于民、問需于民、問計于民,為干部立身處世、從政干事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交友至誠,要“以誠心換民心”。真心實意與群眾交朋友,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戰爭年代,毛澤東主席與農民楊步浩的深厚情誼成為一段佳話;建設時期,周恩來總理與“敢說真話”的農民張二廷交朋友,并親自到家看望,想辦法幫助他撫養孩子;改革歲月,鄧小平同志在深圳河畔的小漁村,挨家串戶與漁民談收入、拉家常。與群眾交朋友,必須要轉變“官念”、去掉“官味”、祛除“官氣”,俯下身子、放下架子,去串百家門、坐百家凳、聊百家事、聽百家言,通過基層朋友一扇扇“窗戶”,打開最廣闊的“基層視野”,感知最強勁的發展脈搏,洞察最真實的難點痛點,汲取最有力的智慧力量,如此才能讓話說得下去、工作做得上來、群眾聽得進去,讓決策部署有泥土的厚度、執行的力度、心靈的溫度。
處友至信,要“口惠且實至”。失信于人,寸步難行,失信于民,天下不安。與群眾交友,最是要守信。若是干部擅長于“畫大餅”、熱衷于“開空頭支票”,言語上狂風暴雨,行動上微風細雨,總是“口號”喊得響響的,“目標”立得高高的,卻遲遲不去行動,讓“承諾”踐行在紙面上、表現在決心里、止步在檔案中,久而久之就會讓群眾失望,甚至對黨和政府失去信任。要聚焦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結合實際、著眼長遠、突出重點、久久為功,要一錘接著一錘地、用心用情用力地打通“堵點”、解決“難點”、消除“痛點”,切實做到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音,讓群眾看到變化、得到實惠,讓成效經得起實踐、人民和歷史的檢驗。
待友至義,要“樹高千丈不忘根”。交友之道,情義為重。習近平總書記就是一個對基層朋友重情重義的好榜樣。當年,他以知青身份來到梁家河。七年歲月里,從“什么都不會”到“一把好手”,從“不了解”到“接地氣”,梁家河父老鄉親給了他無數關愛,使他受益終生。縱然已離開40多年,習近平總書記始終牽掛著梁家河,無時無刻都在關心梁家河的變化,曾四次給梁家河村回信表達惦念之情。求木之長,必固其根。無論時間、背景、身份如何變化,都要始終牢記“人民”這個根。要時時想著人民、緊緊依靠人民、牢牢根植人民,始終保持一顆念茲在茲的為民初心。要常懷感恩之心,感謝人民群眾的信任和支持,感謝他們給了我們干事創業的舞臺、施展才華的天地。(陳婉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