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我國鄉村義務教育薄弱學校面廣量大,教師隊伍結構性矛盾突出,鄉村學校音樂、體育、美術、英語、信息技術等學科專任教師緊缺,存在課程教學由其他學科教師臨時代替的情況。旌陽區近幾年持續加大教育投入,改善辦學條件,基本實現了城鄉學校硬件設施的均衡配置,但全區城鄉、校際辦學水平和教育教學質量還有明顯差距。教育資源的不均衡,尤其是師資力量的不均衡,成為制約旌陽教育科學發展、加快發展的主要瓶頸。因此,如何實現師資的優化配置,創新用好各方教育人才,成為當前促進教育邁向高位均衡發展的一項重要命題。
旌陽區近期試點開展的“雙師教學”或將成為破解這一難題的創新之舉。以“國家級信息化實驗區”建設為契機,引進北京優質教育公司,利用互聯網信息技術,以“優質高效”為核心理念,以“異地同堂”為開展模式,以“雙師協同”為落地辦法,最終實現每個班級由兩個教師一起開展教學活動——線上老師負責課程主講,本地學校的老師負責教學重難點的總結、答疑、個別輔導等。這種創新教學模式對區域教學改革發展益處頗多。
雙師教學是對“編內編外”教育人才的創新運用。當前,公辦學校教師基本上為“編內”教師,受限于編制數量少、編內流動少等現實因素,農村薄弱學校的師資緊張問題無法在短時間內得到有效緩解。通過搭建基于網絡直播教學平臺,引入先進地區的優質師資實施“雙師教學”的模式,無疑是充分用好“編內編外”教育人才,創新破解區域師資問題的有效之舉。
雙師模式可以激活區域教師隊伍。從區域教師隊伍建設和教師專業成長的角度審視,“雙師教學”模式是一種“全面全程陪伴”教師專業發展的新型模式,符合國家大力加強鄉村教師隊伍建設方針政策的要求,能滿足鄉村教師全面提高專業素養的訴求,能提高鄉村教師信息技術教學應用能力,對教師的教學實踐能力、教學研究能力、團隊合作能力的提升發揮著重要作用。
雙師課堂能夠促進區域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此模式為教師和學生提供優質的教學資源,用遠程的方式通過網絡平臺解決區域內薄弱學校師資不足、優質資源匱乏等問題,進而探索城市優質教學資源補充鄉村、薄弱學校的可操作性,使優質資源更便于鄉村薄弱學校使用,從而實現優質資源共享,讓貧困地區鄉村的學生同樣能享受城市優質的教育資源,有利于促進教育資源的公平配置,從而真正實現區域教育的優質均衡發展。(江海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