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上午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一組數字迅速登上熱搜,截至2020年年底,全國有1800余人犧牲在脫貧攻堅一線。自脫貧攻堅以來,全國累計選派第一書記和駐村干部300多萬名、駐村工作隊200多萬支。他們是奮戰在脫貧攻堅一線的旗幟,是脫貧路上“最可愛的人”,他們書寫了中國脫貧史的輝煌和奇跡。讓我們從這些“最可愛的人”中汲取榜樣力量,讓榜樣的力量引領我們砥礪前行。
從“最可愛的人”中汲取“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奮進之力,堅定信心決心。在脫貧致富路上,數百萬的脫貧干部廢寢忘食,舍小家顧大家,堅定脫貧信心決心,踐行初心使命。他們中有太行“新愚公”李保國,35年堅守太行山只為山區生態治理和群眾脫貧奔康,他每年深耕基層200多天,讓140萬畝荒山披綠,帶領10萬農民脫貧致富;“全國最美鄉村教師”張桂梅,她以忘我的精神獻身教育扶貧,在教育戰線上辛勤奉獻22年,用心血和汗水為華坪教育譜寫新篇章。像李保國、張桂梅這樣的人還有很多很多,他們是扎根基層的“尖兵”,即使屢次受到困難疾苦打擊折磨,但依然堅守在脫貧攻堅一線,他們用生命和信念詮釋著對黨和人民的忠誠,他們扎根基層的韌勁是我們學習的榜樣,讓我們以這些“最可愛的人”為榜樣,從他們的言行舉止中汲取奮進的力量,在前進的道路上再創佳績。
從“最可愛的人”中汲取“敢教日月換新天”的拼搏之力,鼓足干勁拼勁。時代造就英雄,偉大來自平凡。在脫貧攻堅戰中,數百萬扶貧干部想在一線、干在一線、沖在一線,啃下一個又一個硬骨頭,攻下一個又一個貧困堡壘,像用實干兌現“水過不去、拿命來鋪”誓言的黃大發,回鄉奉獻、譜寫新時代青春之歌的黃文秀等等,他們是平凡的人,卻干著不平凡的事,他們以“敢叫日月換新天”的決心,苦干實干、傾力奉獻,用自己的行動詮釋為民服務宗旨。脫貧不是終點,而是新的開始,在新的起點上,我們要繼續發揚拼搏精神,從這些“最可愛的人”中汲取拼搏之力,把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讓脫貧的基礎更加穩固,發展的產業更加壯大,群眾的笑臉更加燦爛。
從“最可愛的人”中汲取“豈因禍福避趨之”的擔當之力,主動作為有為。大事難事看擔當,逆境順境看襟度。脫貧致富不會一帆風順,更不會一蹴而就,過程中會遇到很多新情況新問題,我們不僅要有擔當、想干事,更要會擔當、干成事。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脫貧奔康的質量好不好,群眾的腰包鼓不鼓是最好的檢驗。作為黨員干部當以扎根脫貧一線的黃詩燕、“天路”領路人毛相林等榜樣為鏡,從這些“最可愛的人”中汲取擔當之力,在面對艱難險阻時主動作為,始終踐行一心為民、終身為民的公仆情懷,始終把群眾的事當自己的事,把群眾的困難當自己的困難,千方百計想辦法、出點子、找出路,自覺同群眾想在一起、站在一起、干在一起,切切實實解決群眾的難和苦。
歷史燭照時代,榜樣傳承精神。致敬每一個在脫貧奔康路上奮斗的人,他們是“最可愛的人”,是時代的榜樣,我們要學習榜樣,看齊榜樣,從他們中汲取奮進的力量,向著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奮勇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