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良好的精神狀態,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前提”。近年來,一些地方的少數黨員干部存在思想消極、牢騷滿腹、居功自傲、脫離群眾等現象。說到底,存在這些現象的原因,大都是因為精神狀態方面出現了這樣那樣的問題。
什么是良好的精神狀態呢?簡單地說,就是有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有科學有效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有充足扎實的工作和學習干勁。方向、方法和干勁,是構成精神狀態的三要素。
方向是根本。失去方向的航船,不可能勝利地到達彼岸。因此,方向首先要正確,然后要堅定與執著。明確當前的任務,牢記黨的最終奮斗目標,把當前任務和長遠目標結合起來,堅持黨的“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不動搖,就是保持了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
方法是關鍵。思路不對頭,工作方法不對頭,搞唯心主義和形而上學,搞官僚主義和形式主義,除了造成人力、物力、財力和時間的浪費,還會嚴重影響黨在群眾中的形象。科學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來自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這就需要學習,需要深入實際調查研究,需要自覺堅持黨的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否則,無異于南轅北轍,緣木求魚。
干勁是保證。要實現目標,必須付出艱苦的勞動,做出切實的努力。空談誤國,實干興邦。而真正的實干,就必須有改革的精神,有一股子拓荒牛的勁頭。懶漢懦夫,是品嘗不到甘甜的勝利果實的。
一個人,一個班子,只有具備了這三項,才稱得上有一個比較好的精神狀態。
對于共產黨員和領導干部來說,精神狀態問題其實是黨性修養問題,是能否保持先進性的問題。要真正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要求,若沒有一個好的精神狀態,那是完全不可想象的。志存高遠,肩擔道義,以為人民服務為宗旨,以民族復興為已任,自然就會有一個好的精神狀態;而只有保持一個良好的精神狀態,所立下的壯志才能實現,所擔負的使命才能完成,人民群眾也才會滿意。(肖云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