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是人世間最深層、最持久的情感,是我們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華民族團結奮斗、自強不息的精神紐帶。近來年,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同場合多次提到愛國主義精神對國家、民族的重要意義,并勉勵新時代的年輕干部,要將熱愛祖國作為立身之本、成才之基。
在中華民族綿延五千年的血脈中,愛國主義自古以來就是流淌其中的主旋律。兩千多年前,司馬遷針砭時弊、憂國憂民,彰顯“常思奮不顧身,而殉國家之急”的勇毅擔當;七百多年前,文天祥忠君愛國、以身殉道,寫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青照汗青”的千古絕句;兩百多年前,林則徐勇擔重任、一心為國,發出“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豪言壯語;一百多年前,五四青年救亡圖存、奮不顧身,喊出“國土不可斷送、人民不可低頭”的鏗鏘誓言……歷史深刻表明,正是有了愛國主義精神這一偉大旗幟和精神紐帶,中華民族才能處絕境而不倒、臨危難而不茍,以更加昂揚的姿態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華兒女才能勠力同心、砥礪奮進,以更加從容自信的姿態開創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局面。
“愛國”不是一句簡答的口號。青年之愛國,應當將個人夢融入中國夢,將自己的理想追求同祖國的前途命運緊密相連,把愛國之情、報國之志融入祖國改革發展的偉大事業之中、融入人民創造歷史的偉大奮斗之中,堅持愛國和愛黨、愛社會主義相統一,時時刻刻想到國家,事事處處想到人民,立足崗位、腳踏實地,以具體的、生動的、鮮活的、實實在在的行動來踐行愛國之心。要學習黃大年,心有大我、至誠報國,在海外事業如日中天時,毅然放棄國外的優厚條件回歸祖國,一心把自己變成“科研瘋子”,夜以繼日、苦心鉆研,只愿祖國由大國邁向強國;要學習李保國扎根基層、艱苦奮斗,一心化作“太行山上的新愚公”,三十五年如一日地為山區林業發展、農民生產致富殫精竭慮,傾其畢生心血染綠禿山、助農脫貧,只愿荒山變金山,百姓不再受貧困之苦;要學習鐘南山,仁愛精誠、人民至上,在耄耋之年面對新冠疫情,毅然決然逆流而上,戰斗在抗疫最前線,一心化身“白衣戰士”,與時間拼速度,與死神搶生命,只愿不惜一切代價,保護人民生命安全。
“知責任者,大丈夫之始也;行責任者,大丈夫之終也。”對于新時代的年輕干部來說,愛國是本分,也是職責,是心之所系、情之所歸,也是責之所存、任之所在。面臨“十四五”非常之勢,吾輩青年要堅守初心、奮勇向前,爭做走在時代前列的奮進者、開拓者、奉獻者,以初生牛犢不怕虎、越是艱險越向前的剛健勇毅,以愛國奮斗的一腔熱情,書寫新時代最美的青春華章。(成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