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從遙遠的古代走到新時代,一路見證了歷史的興衰浮沉。“擇一事終一生,不為繁華易匠心”,工匠精神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極其需要的寶貴品質。面對新時代組織工作的新形勢新任務新挑戰,組工干部更應秉承工匠精神,胸懷匠人之心。
孜孜以求、厚積薄發,不斷提高安于本職的覺悟。工藝制作的初始階段是對現有技藝技巧的模仿,而想要成為行業的翹楚和佼佼者,免不了成百上千次的嘗試和改進,這也意味著急于求成的“功利”心態造就不出“大師”。厚積薄發是工匠成長的必要過程,就當耗費一定的時間和精力去積累沉淀。在時間緊、任務重、標準高的高壓態勢下,組工干部切不可好高騖遠、急不可待,要靜下心來提能力,努力轉變角色,以學習者的姿態不斷從書本文件、領導同事、基層工作、廣大群眾中汲取“養分”,堅定“直掛云帆濟滄海”的信念,保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態,耐住“平淡寂寞”,頂住“千磨萬擊”,經受住“利益誘惑”,勇往直前積跬步、行千里。
嚴肅認真、一絲不茍,不斷堅定專心致志的態度。嚴肅認真是每一名匠人在制作器物時所堅守的態度,每一個小零件都必須在它該在的位置,容不得半點差錯。若只求作品“過得去”不求“過得硬”,拿出手的東西就可能滿是瑕疵,甚至成為“垃圾”。“失之毫厘,謬以千里。”新時代組織工作量大面寬,不僅需要過硬的能力水平,更需要嚴實的工作作風。組工干部對待任何工作都不能有“緩一緩”“松一松”的心態,必須時刻以匠人之心逗真碰硬、錙銖必較,盯住重要階段、關鍵環節,從細微處入手、把細節處做好,推動組織工作更實、更穩、更高質量發展,真正實現“文經我手無差錯,事交我辦你放心”。
精益求精、繼續奮斗,不斷催生迷戀至深的追求。能工巧匠往往有一個共同點,即習慣優秀、追求卓越。在匠人們心中,制作器物的目的不僅是想要把它做“好”,更帶著一種“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情懷,所以即便一件器物完成得足夠優秀,匠人們還是停不下探索的腳步,會繼續去探索上升空間。“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則無所得矣。”組工干部絕不能安于現狀、墨守成規,更不能禁錮思想、固步自封,要對自己的事業迷戀至深,像匠人一樣不斷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在大膽推陳出新、革故鼎新中,尋覓“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精”的工作成績,積累出不負身份、不負人民、不負時代的輝煌業績。(鐘佳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