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和同事們一起守護一座城,為百姓健康,多忙多累都是值得的。”“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全國優秀共產黨員”榮譽稱號獲得者龐星火說到。正是有著這樣的“值得”情懷,支撐著她和同事連續奮戰,16小時鎖定了感染源頭;鞭策著她用心用情把工作做好做實,參加了108場新聞發布會回應群眾關切;提醒著她慎始如終,打起十二分精神守護百姓健康。
“值得”情懷的背后,檢驗的是精神品質,考驗的是黨性修養,體現的是“為民不畏辛苦事”的價值追求。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了實現人民對幸福生活的美好向往,愿意燃燒自己、奉獻自己,面對利己與利人、小我與大家的選擇時,黨員干部堅定地選擇了后者。
涵養“值得”情懷,要有為黨為民的“大格局”。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我將無我,不負人民”,短短幾個字,質樸厚重,凝結著對家國和人民深沉的大愛,彰顯著黨員干部的人生價值追求。涵養“值得”情懷,要“心底無私天地寬”,始終裝著黨的要求、國家的大局、人民的利益、工作的需要。要“許黨為民萬事輕”,眼睛看著大局、心里裝著百姓,擺脫名利的羈絆。當黨員干部堅信眼下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并在長期的實踐中強化著這種信念,就敢于直面困難和挑戰,撲下身子、挑起擔子。
涵養“值得”情懷,要有舍己為公的“大奉獻”。從戊戌變法到百日維新,從辛亥革命到五四運動,歷史的發展總是離不開一群群擁有“值得”情懷的人,他們為了國家獨立、民族振興,上下求索。“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越是危急關頭,黨員干部更要挑起重擔。從“奉命于危難之間”,耄耋之年星夜逆行奔武漢的鐘南山,到和漸凍癥叫板,跟新冠病毒搶人的張定宇,到生命最后一刻,勇擔民族復興大任的“天眼”巨匠南仁東……他們都有著“雖千萬人吾往矣”的勇氣,不為外部環境牽絆、不計個人得失,矢志為民報國的“值得”情懷。
涵養“值得”情懷,要有務實擔當的“大作為”。思想是行動的先導,能否在關鍵時刻擔當作為,是檢驗“值得”情懷的試金石。當前,改革已進入關鍵時期,黨員干部要用“鐵肩膀”,堅持問題導向,善于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積極穩妥推進改革,打通改革發展實踐的中梗阻。面臨突發狀況要主動擔當敢打頭陣,在疫情防控、防汛救災等一線展現黨員本色。在服務群眾工作中,應對困難之事、棘手之事,要滿足群眾期待,回應他們關心關注關切的問題,善用群眾語言,花時間學習改進群眾工作方法,讓群眾聽得明白、聽了管用。(毛月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