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基業,干部為要,人才為先。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向全黨發出號召,要“形成具有吸引力和國際競爭力的人才制度體系,努力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政治路線確定之后,干部就是決定的因素”。選才用人是個精細活,要形成具有吸引力和國際競爭力的人才制度體系,需要創新的探索實踐,得在人才的選、用、留上下力氣做文章。
選,要拓寬視野、降低門檻、適銷對路。習總書記指出,要努力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一針見血地指出人才在哪里?人才在天下,在各行各業的人群中,不僅僅在名門高校。故有的選人模式,不得不說無論干啥眼光首先都放在了看文憑、重身份學歷和年齡上。這些故然重要,這類人才如選用在高新科技的攻關上,應該無可厚非。然而,人才的需求是多方面的。對于基層組織建設,基層治理現代化的落實,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市域治理等這類人才,往往光看學歷文憑并一定不好使,還得在知農時,善于做群眾工作,喜歡與老百姓打交道的人群中去發現尋覓,需要的是更具豐富閱歷經驗、接地氣的佼佼者,對于他們的選用真還得拓寬視野,降低學歷、身份、年齡等門檻,“英雄不問出處”、“從來英雄出身低”,得以是否能解決問題,是否受群眾歡迎?是否能保一方平安,造福一方百姓為標準,這樣去選方能適銷對路人才輩出。
用,在知人善任、用人所長、不拘一格。知人善任,用人之長則天下無不用之才,用人所短則天下無可用之人,人才既是選育出來的,更是給機會、壓擔子從實踐工作中用出來的。善于發現人才固然重要,用好用活人才才是手藝水平。知人善用,往往“士為知己者,女為悅已者容”,不善用人者,則往往“背起娃娃找娃娃”。對人才還望穿秋水,“年年失望年年望”。用人還在于用人不懷疑,疑人不用,不拘一格。
留,需聲情并茂、環境優先、保持水土。無論選才用才,留得住人才才是根本王道。不少地方為人才開出了高薪待遇,情感留人、事業留人等的藥方,卻依然收效甚微,不僅引進的人才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如走馬燈式的流轉,對本土人才也流失嚴重,究其原因,很大程度屬于工作環境氣候上的惡劣。讓人才水土不服所致。所以要想真正留住人才,除了必要的薪酬待遇、物質供給,還需要優化人才的工作環境,讓其適應工作的水土,才能生根發芽,枝繁葉茂,茁壯成長。(王可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