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土味”提升農村黨員教育“黨味”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黨員教育管理工作是黨的建設的一項基礎性工作,對夯實黨長期執政基礎,實現黨偉大執政使命,具有十分重要意義。然而在部分農村,由于條件限制、方式單一、內容枯燥等原因,黨員教育效果甚微。為確保黨員教育“一個都不能少”,需體現不同領域和群體特點,針對農村黨員群體,要用“土味”提升農村黨員教育“黨味”,讓黨員教育在田間地頭結碩果。
土方土法建課堂,打破時空限制。農村地區由于場地、設備限制,加之黨員受農忙生產的束縛,黨員教育覆蓋面和課時都難以保證,只有解決好黨員學習時間和空間上存在的兩大矛盾,才能將農村黨員教育落到實處??梢岳脗鹘y廣播開設農村黨員教育的“空中課堂”,將遠程教育的音頻連接到廣播上,通過“村村通”喇叭播出,把黨員教育科學地引到田間地頭,靈活、機動地向在地里勞動的黨員群眾傳播黨的聲音和現場講解農業種養植技術及市場行情;探索“課堂+基地”黨員教育實訓模式,讓黨員教育課堂在田間地頭“流動”起來,依托當地的種養殖示范基地和專業協會等行業組織,打造觀摩式、體驗式課堂,為黨員練手提供便利,將所學成果及時轉化,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
土聲土色辦活動,貼近鄉情民意。當前農村黨員教育在一定程度上還存在“讀讀報紙,念念文件”的老套路,對農村黨員來說完全失去吸引力,存在找借口少參與或者不參與現象,因此,充實黨員教育內容,采取群眾喜聞樂見的學習形式是做好當前農村黨員教育工作的當務之急。可以采取地方戲曲、本土小品、草根歌曲、原創快書等群眾喜愛的文藝形式,以藍天為幕布,以大地為舞臺,開展送理論送文藝活動;開展集體項目分片包干,緊抓春耕、夏鐮、秋收等關鍵節點,以黨小組為單位,開展黨員志愿服務,零距離助力農業生產,幫助有困難的種植戶排憂解難,實現村集體經濟發展與黨組織建設共同進步;利用農村宗祠、民俗文化場所等陣地,開設“特色講堂”,既講黨史,也講國學知識和優秀祖訓家風,引導老黨員保持革命本色,年輕黨員接受洗禮。
土言土語傳黨音,增添內涵趣味。面對農村黨員,“高大上”的語言絕不如“接地氣”來得直接鮮活,用群眾聽得懂的語言講述群眾能理解的理論,才能真正引起黨員思想共鳴。要讓農村黨員“聽得進”,農村黨員教育培訓內容要圍繞“三農”工作、打贏脫貧攻堅戰、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等當前農村中心工作。要讓農村黨員“聽得懂”,可以在“田秀才”“土專家”中擇優選聘為老師,并組織他們外出學習培訓,開拓他們的思維眼界,利用其熟悉當地情況的“土著”優勢和群眾基礎,向身邊黨員和群眾普及國家政策、法規、科技技術等知識,充當傳遞黨的方針政策的橋梁。針對黨員的實際情況,開展送“兩書一章”到門,送理論到田間地頭活動,在庭院、曬場、田坎上以“壩壩會”的形式共同學習、研討,在少數民族農村地區,根據他們的語言習慣,制作和譯制民族地區黨員教育培訓雙語教材。(文/毛月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