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強調,脫貧攻堅任務能否高質量完成,關鍵在人,關鍵在干部作風。干部作風良好,才能獲得人民群眾真心擁戴、積極配合,才能保證脫貧攻堅工作推進猶如“樹扎根”一般落到實處。越是到脫貧攻堅關鍵時期,越是要牢抓干部作風建設這張“王牌”,如“釘釘子”一般釘細釘實、常抓不懈、久久為功。
仔細“釘”,莫使抓的點位不精準。“國家之敗,由官邪也。官之失德,寵賂章也。”縱觀古今中外,無數政權由盛轉衰,究其緣由,無一沒有“吏治腐敗”這個問題,而吏治腐敗就是因為官員德行作風出了問題,終招致災殃。“千里之堤,潰于蟻穴”,一個朝代晚期深重的吏治腐敗往往由容易忽略的小節而始。我們當充分汲取前人經驗教訓,謹記抓干部作風就如“釘釘子”的道理一般無二,“釘”得越細致越不容易出現紕漏,仔細“釘”,精準找出“害群之馬”并及時清理出“公仆”隊伍。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對干部群眾特別是基層群眾反映的作風問題一一回應、具體解決。如期脫貧是我們黨對廣大人民群眾的莊嚴承諾,要謹防一些干部因不重小節而丟失大義,繼而破壞黨群之間的血脈聯系。因此,我們務必要“釘”準,既講原則,也講方法,既抓“老虎”,也打“蒼蠅”,時刻與人民群眾站在一起、想在一處,不放過任何一個失節干部,不抓漏任何一個作風問題,讓作風問題在黨和群眾的共同監督之下消弭于苗頭之中。
扎實“釘”,莫使抓的成效不穩固。正如大腦和手腳要互相配合才能四肢協調,黨中央制定的方針政策,仍需各級干部認真貫徹落實于實踐之中,惠及廣大人民群眾才能發揮出好政策利國利民的效用。“上面千條線,底下一根針”。基層力量有限,還要疲于應對各種考核檢查、“文山會海”,導致他們難以放開手腳深入群眾干事業。干部不得已成天盯著電腦手機做事成為“五指干部”,貧困群眾因很少有機會見到干部而難免心生不滿,干部們難得上門看望一次群眾就要讓群眾各種簽字、摁手印,這種“抓而不實”的作風讓脫貧攻堅的成效大打折扣,久而久之,干部們激情消卻,群眾們也煩了。“中國共產黨執政趕考,永遠的考官是人民,永恒的考題是民心”。脫貧攻堅決勝期,我們要如“釘釘子”一般扎實“釘”,務必將干部作風抓實在群眾切身利益之處,讓廣大基層干部能夠從“形式主義”中抽身出來踏踏實實為群眾辦事,將脫貧攻堅各項任務干扎實、穩成效,讓群眾切實感受到黨和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才能使得中國共產黨永葆生機與活力。
時時“釘”,莫使抓的問題有反復。黨的作風建設,重在持久,必須反復地抓、持之以恒,久久為功。60多年前,毛主席借“進京趕考”告誡全體黨員干部切莫心生懈怠,要持續發揚謙虛謹慎、不驕不躁和艱苦奮斗的優良作風;60多年后,習近平總書記又再次強調“進京趕考”,告誡全體共產黨員,我們面臨的挑戰和問題依然嚴峻復雜,黨面臨的“趕考”遠未結束。整體而言,大部分黨員干部都始終秉持著優良作風,但也應當看到,少數黨員干部禁不住考驗,思想滑坡、行為不當,給黨抹了黑。當前,總書記不斷為脫貧攻堅按下“快進鍵”,勉勵各級干部咬緊牙關啃下最后的硬骨頭,廣大干部亦在總書記的勉勵下緊鑼密鼓加油干,應當說,取得脫貧攻堅全勝只是時間問題。但是,廣大干部卻不能只把勁兒使在這一時,接下來我們還要做足防止返貧的準備,還要打下鄉村振興的基礎,每一項工作都不可懈怠,長久抓干部作風就顯得尤為重要。“一蒿松勁退千卻”,作風問題具有頑固性和反復性,唯有時時“釘”、反復“釘”、持續“釘”,才能讓黨和人民的事業持續向好發展。(文/張亞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