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指出,今年是脫貧攻堅戰最后一年,收官之年又遭遇疫情影響,各項工作任務更重、要求更高。當前,全國還有52個貧困縣未摘帽、2707個貧困村未出列、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未全部脫貧,是攻堅的最后堡壘、最難啃的硬骨頭,加之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任務艱巨。黨員干部要勇當急先鋒,善用“攻守之道”,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攻堅中之堅、守脫貧之效,確保實現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目標任務。
繼續啃硬骨頭,勇當攻堅克難“主心骨”。脫貧攻堅收官之年遭遇疫情突襲戰,黨員干部在關鍵時刻沖鋒一線、勇挑重擔,疫情得到有效控制,脫貧攻堅有序推進并面臨更多的挑戰和難題。廣大黨員干部要以“不破樓蘭終不還”的堅定決心和堅強意志,拿出脫貧摘帽必勝的決心和毅力,下好脫貧攻堅“多手棋”,當好攻堅克難“主心骨”。具體來講,就是要幫助有勞動能力的困難群眾能夠有穩定的收入來源,要對針對困難群眾需求,提供勞動技能培訓,就業服務指導,大力激發貧困群眾發展致富的內生動力,克服“等靠要”思想;要全面推動復工復產,采取各種惠企政策“破難點、通堵點、解痛點”,穩住企業,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讓困難群眾有工作可做;要牽線搭橋,采取網上招聘、“點對點”接送等方式,用工單位與務工人員互相聯通,無縫對接,讓貧困勞動力快速就業,充分釋放勤勞致富潛能,不斷提高“造血能力”,攻克脫貧致富路上最難啃的硬骨頭。
繼續守固成果,勇當脫貧致富“擺渡人”。判斷群眾是否脫貧,既有“兩不愁三保障”的標準,也有“收入賬”超過貧困線的標準。因受疫情影響,據各地初步摸底,已脫貧人口中有近200萬人存在返貧風險,邊緣人口中還有近300萬存在致貧風險。因此,鞏固脫貧成果難度很大,黨員干部切不可忽視返貧風險,要及時“回頭看”查擺漏項,在“補齊”短板、穩住成效上下苦功夫。要按照進一步真幫實扶再精準,按照脫貧不脫政策、脫貧不脫幫扶、脫貧不脫責任要求,強化預防返貧監管,找準痛點抓整改、補差距,最大程度減少意外返貧現象發生;要幫助在家困難群眾發展適合自身的種植、養殖等各種產業,解決產品銷售途徑,讓成效顯現出來,讓群眾更有干勁和信心;要完善困難群眾救助舉措,各種補貼、補助金等既要按時、足額發放,又要根據疫情影響的程度,適當提高城鄉低保、撫恤補助等保障標準,做到應保盡保,確保每個民族、每個地區、每個人都不落下,當好脫貧致富的“擺渡人”。
脫貧攻堅已經進入了百米沖刺階段,堅決打贏脫貧攻堅硬戰愈加緊迫。黨員干部要做到“攻”與“守”結合,既要攻得下脫貧攻堅最后的硬骨頭,也要守得住已經取得的成果,還要向前看“扶上馬、送一程”,將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融合,持續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和群眾生活改善,確保今年脫貧攻堅全面收官。(文/劉艾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