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是對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習近平總書記在2月14日下午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二次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確保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一項重大任務。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我國依靠完善的疫情防控法制體系、科學疫情防控辦法、高效且有力的貫徹執行,全面提升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在抗疫中書寫出一份滿意“答卷”。
完善疫情防控體制機制,提升治理能力。世衛組織負責人譚德塞說:“中國的疫情呈下降趨勢,這是標志性的下降,病毒被遏制,疫苗正在研發,這些都是歸功于政府的領導能力,和全國人民的合作,兩者缺一不可”。疫情發生以來,在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下,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形成了“群防群控、聯防聯控、依法防控、依法治疫”的疫情防控治理體系和治理模式,提高了疫情防控依法執政、依法行政水平;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我國建立了一套科學完備、運行有效的疫情防控法制規范體系、組織體系,用法制體系來明確疫情防控中組織和個人的行為規范、權利義務、職權職責,形成一個各級政府職能部門分工負責的疫情防控體制機制,為疫情防控力量在指揮、行動、保障、救助處置等提供了法制保障。比如,中央成立了中央應對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地方政府成立了臨時性的指揮機構,健全了疫情防控的組織體系;衛健委宣布將新冠肺炎納入了乙類傳染病,采取甲類傳染病的預防控制措施;通過立法、制定規章、發布決定、命令等方式,規范處置、救援、救治、防控、保障等相應的應急制度和措施;對抗拒疫情防控措施、制假售假、哄抬物價等妨礙疫情防控違法犯罪行為作了一些法律上的界定等。惟其如此,才能讓14億人步調一致,抗疫工作井然有序,經濟社會秩序得到快速恢復;惟其如此,才能真正實現中央提出的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的要求。
健全疫情防控法制體系,提升治理能力。“中國辦法在世界范圍內被廣泛認可。”在這場世界性的戰役中,中國打了頭陣,沒有經驗借鑒、數據參考,廣大黨員干部只有提高政治站位,才能提高形勢研判、風險評估和發現、分析問題的能力,結合疫情防控實際,找出法制缺陷、短板,不斷修正、完善、健全法制體系,提高治理能力。如,根據疫情形勢及時調整防御措施,科學制定出“內防擴散、外防輸入、分區分類”防控管理措施;制定交通管控、佩戴口罩、小區封閉管理、隔離醫學觀察等應急管理措施取得很好的防控效果;對全國各地區開展風險評估、劃分風險等級;修改、完善了《傳染病防治法》《突發事件應對法》《國境衛生檢疫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等法律法規。惟其如此,各級政府才能準確找到制定法規制度的依據,確保一線防控、救助處置等各方面更好的發揮作用。
凝聚中國偉大磅礴力量,提升治理能力。治理能力是一個國家制度執行能力的集中體現,提高治理能力是取得疫情勝利的關鍵。疫情是責任、是命令,廣大黨員干部堅決服從和執行黨中央疫情防控的戰“疫”策略、聞令即動,嚴格“交通管控、采取封鎖疫區限制交通、征用物資設備、限定交易、隔離觀察”等各項疫情應急管理措施,在貫徹、落實中提升執行能力;各地、各行業在抗擊疫情中注重工作實效,在創新中不斷提升治理能力。火神山、雷神山兩座醫院10天拔地而起、一周內確定新冠病毒的全基因組序列并分類得到病毒毒株;因為疫情帶來交通、銷售梗阻導致農產品供應銷售鏈斷裂的危機,變成了催動中國智能化、數字化供應銷售進程的機遇;四川成都某小區使用無人機開展群眾宣傳、勸導工作提升防控實效;四川榮縣在農產品生產銷售中創新定人員、定時間、定范圍、定路線、定軌跡的“五定”工作法,線上、線下銷售法,解決農產品滯銷及銷售中疫情防控難題;在黨的集中統一領導下,全國人民聽黨指揮、同心同向、執行有力。惟其如此,才能匯聚中國力量、發揮中國效率,讓疫情防控井然有序,經濟社會秩序得以快速恢復。
“艱難困苦,玉汝于成。”廣大黨員干部把疫情作為一種磨煉和考驗,在困難、壓力、危險中得到成長,變壓力為動力、把危險變成機遇,完善和健全國家治理體系,全面提升治理能力,用中國之治向世人展現了中國之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