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航是一名入職一年半的選調生,除去這層“面紗”,她也是一名23歲的年輕姑娘。前段時間,空閑之余的她給我打了一通電話,向我傾訴這一年多來的職場感悟。
電話那邊心語不斷,電話這頭用心傾聽。我們彼此推心置腹、知無不言。也是那一天,我了解到了她從學校步入單位的心路轉變,印象最為深刻的還有她重復最頻繁的那句話:“多給我一點時間,我相信一定能做得更好。”
平時“多給點時間”是為了在任意時刻都能“做得更好”。這些為了“做得更好”的年輕人總是能夠在關鍵時刻涌現出來。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給北京大學援鄂醫療隊全體“90后”黨員的回信中寫道:“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在肯定年輕干部奮戰一線、無私奉獻的同時,也勉勵了更多的年輕人要不懼風雨、勇挑重擔,彰顯青春力量,誠心為民服務。
多給一點時間去“成長”,讓青春在理想的指引下熠熠生輝。大年初一清晨,小航接到了所在鄉鎮的電話,按要求立即返程并參與疫情防控工作,她深知事情的嚴峻性,沒有怨言和逃避,只有甘愿服從和立即前往。這是一次“全民動員、干群合力”的抗“疫”戰爭,沖鋒在最前線的隊伍中出現了許多年輕面孔,這些“新鮮血液”并未滋生畏難情緒,也不曾懷有厭戰心理。他們主動請纓、臨危不懼,于無怨無悔中飽含著血氣方剛,在不同陣線中各司其職、發揮功效。他們盡心盡力、茁壯成長,在“疫”線燃燒著別樣青春,在戰“疫”中揮灑著滿腔熱血。這群年輕人有態度更有溫度,惟愿理想凝結著對光明的向往追逐,只因青春濃縮著對家國的深情厚愛。
多給一點時間去“磨礪”,讓本領在時間的見證中日益豐滿。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磨礪絕不是為履歷光鮮而“層層鍍金”的“取經之路”,更不是為了在官場“進階向上”而走過場的“下行之路”。相反,這是為了砥礪堅韌意志、增強工作本領的必由之道。在淬煉中常學常新才能保證思想上的歷久彌新,在實踐中積累識見才能在干事創業中激流勇進。疾風知勁草,烈火見真金。能力的提升使他們羽翼日漸豐滿,本領的增強讓他們變得日趨成熟。在大風大浪中挺身而出的年輕斗士們用舍生忘死定義了“我輩豈是蓬蒿人”,更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吹盡狂沙始到金”。
多給一點時間去“擔當”,讓決心在信念的篤定里筑底生根。不難發現,我們身邊也有很多“小航”,他們自打選擇成為一名公職人員,就做好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準備。擔當是一種難能可貴的品質,尤需決心“保駕”、毅力“護航”,需要在目標篤定、信仰堅定中慢慢“養成”。名句有云:“千磨萬擊還堅勁,仼爾東西南北風”。既然選擇了這條克己奉公的道路,選擇了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的初心使命,就要且行且珍惜,就當生根且開花。學會擔當是為了主動作為、甘于奉獻,時刻擁護人民的利益,不斷捍衛民族的尊嚴,以“迎戰”心理和“趕考”心態書寫好新時代年輕人的滿分答卷。
“我想在這里活出自己的樣子!”再一次見到小航,早已褪去了一年前初入職場遭遇困難時的稚嫩與不安,語氣中多了些許平和與冷靜,內心的從容自信經由絢爛的笑容洋溢而出。
扎根于此,奉獻于此。“活出自己的樣子”就是一名年輕干部應有的樣子,這種“正能量滿滿”的真我之樣必定會指向同一個矢志不移的價值信條:“讓青春在黨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綻放絢麗之花。”(茍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