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十大流行語的公布有“硬核”“融梗”“我太難/南了”等等,而在治國理政的流行語中“基層減負年”必須榮登榜首。《關于解決形式主義突出問題為基層減負工作情況的報告》的審議通過,表明我們在解決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的工作上碩果累累。基層工作、基層干部和基層組織在決戰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過程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我們必須因地制宜地選擇方式方法讓基層減負落到實處、干出實效。
基層工作需要創新方式的“加法”。古語言:“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只有求新求異,基層工作才有生命力。由于基層工作的特殊性,所處環境、任務主題每時每刻都在變化,要想適應新形勢,滿足新要求,就必須破除慣性思維,在工作方式上大膽創新。基層減負如何減出實效呢?在政府管理方式上,應把基層工作龐大的數據統一采用信息化管理,加速推進基礎數據共享,實現由現場檢查紙質材料的方式向遠程審核自動生成數據報告的方式轉變,在減負的同時達到“增效”的目的。
基層干部需要形式主義的“減法”。形式主義是一種變相的功利主義,源于政績觀的錯位和責任感的缺失,久而久之會演變成動搖黨執政之基的毒瘤。中共中央印發的《關于解決形式主義突出問題為基層減負的通知》,對整治文山會海、解決督查檢查考核過多過頻過度留痕等問題,無疑是一條“硬核”舉措。各級黨委政府應深刻認識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的危害性,堅持以上率下,通過建立“無會日”“無會周”等制度,讓基層干部從文山會海、督查考核和軟件資料中解放出來,多一些時間與老百姓交流,為老百姓多干一些實事。
人民群眾需要工作效能的“乘法”。“人的力量靠五谷,干部力量靠人民。”我們工作的一切出發點與落腳點都是為了人民。如何在時間一定的情況下,發揮最大效能?中央紀委組織修訂了《中國共產黨問責條例》,中央組織部出臺了進一步激勵干部擔當作為的有關具體措施,讓基層干部卸下了不必要的工作負擔和心理負擔,干部干事創業的精氣神實現了“倍增”,基層干部主動走出機關、走進群眾,把問題解決在基層、把困難攻克在一線。人民群眾則可享受更加便捷、高效、優質和貼心的服務。
基層組織需要工作事務的“除法”。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強和改進鄉村治理的指導意見》對村級組織工作事務進行規范,清理整頓村級組織承擔的行政事務多、各種檢查評比事項多問題,切實減輕村級組織負擔。這就要求各級黨委政府以及行政單位和行業部門必須善做“除法”,嚴格管理交由村級組織承接或協助完成的工作事項,從源頭上清理規范上級對村級組織的考核評比項目,切實為基層組織松綁減壓。
基層減負“減下的是負擔,增加的是能力”,我們用好“四則運算”法,旨在讓基層減負做到真減負、減真負。( 朱美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