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研究是謀事之基、成事之道,是做好各項工作的基本功,是我們黨的傳家寶。“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工作明確指出,要將學習教育、調查研究、檢視問題、整改落實貫穿主題教育全過程,努力取得最好成效,其中,調查研究既是推動成果轉換的根本指南,又是檢驗學習教育、檢視問題的根本體現,同時還是對整改落實的根本促進,要推動主題教育走心走深,就必須實實在在搞好調查研究,確保通過“找差距、抓落實”,取得“守初心、擔使命”的實際成效。
搞好調查研究,既要站位高,更要定位準。古人云,“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作為調查研究而言,站位的高度決定了問題的深度,涵括了覆蓋的廣度,也為決策部署提供了直接參考。因此,調研首要條件就是要做到胸中有丘壑,眼中有乾坤,如此才能達到理論指導實踐的目的。但站位高不代表課題大,“身在兵位,胸為帥謀”也不代表好高騖遠、夸夸其談。譬如,基層農業部門擬定課題為“試論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基層人社部門研究“當前職稱制度改革”,這些題目乍一看緊盯工作熱點、站位高遠、目的明確,然而卻一定程度偏離了基層實際,過高過大無法確保成果轉換。我們常說干工作要“大處著眼,小處著手”,搞調查研究也是如此,通俗的說就是既要站位高,也要定位準,具體的說就是要切合本地本部門實際,聚焦重點難點熱點問題,從上級決策部署的高度去審視問題,從現實推動的深度去抓主要矛盾,如此才能確保站位高與定位準的深度融合,達到理論與實踐的互融共促。
搞好調查研究,既要關門想,更要下去走。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調查研究講究“關門想”與“下去走”的完美結合,關門想就是要深度構思、備足“兵馬糧草”,下去走就是要深入一線去發現問題、探尋方法。然而,關門想不代表閉門造車,下去走也不是說走就走。毛澤東同志說:“沒有眼睛向下的興趣和決心,是一輩子也不會真正懂得中國的事情的。”所謂的關門想就是要謀定而后動,要結合不同的調查內容,以問題為導向,確定有針對性的調研目標、制定好備選的調研方案,并通過召開調查座談會,確定調查研究的類型和方式方法,以及調查方案和調查大綱等,確保事半功倍。下去走就是要深入到基層,去掌握一手情況、發現一線問題、聽取一線意見,尤其要聽取與調研主題密切相關群眾的意見,確保內容真實、過程扎實、結果真實,如此寫出來的調研報告才能既有溫度、又有深度,既沾泥土,又帶露珠,調研成果才有實打實的工作意義。
搞好調查研究,既要把好脈,更要開好方。調查研究好比醫生看病,只有深入一線、奔赴現場才能把準脈,開出管用良方。“把脈”就是要聚焦調研主題主線,用活“望聞問切”等形式去找準問題、發現矛盾、摸準實情;“開方”就是要聚焦問題提對策,對策是調研的核心,對策的可操作性決定了調研成果的意義。習近平總書記將調查研究喻為“十月懷胎”,決策喻為“一朝分娩”。要開出管用良方,就絕不能簡單的“頭疼醫頭,腳疼醫腳”,要學會站在全局的角度去通盤思考、綜合施策,以發展的眼光和辯證的思維去提出解決措施,如此才能確保標本兼治、根除頑疾。(文/趙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