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關于開展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的指導意見》,第二批主題教育從2019年9月開始,其中,包括縣級機關、鄉鎮、街道和村、社區等基層組織。在基層、言基層,群眾利益無小事,廣大基層干部要堅守好初心,練好本領,扎根基層,問計于民、問需于民、問急于民,做黨服務群眾的前沿力量,做黨的初心使命的忠實踐行者。
堅守初心,在“問計”于民中貼近群眾。半月談曾報道了“三門干部”不接地氣現象,真實反映了一些干部從家門到校門再到機關門的窘態。干部缺乏基層歷練,沒有有效的群眾工作方法,也就談不上為群眾辦好實事。基層干部,特別是剛走出校門的大學生,選擇扎根基層,就要正視自身工作中情況不熟、方法不當等不足,自我補課、自我加壓,在基層蹲苗歷練,掌握工作技巧,學會“到什么山頭唱什么歌”,問計于群眾;做學習型干部,向書本要專業理論、向實踐要辦事能力、向群眾要工作方法。“人有知學,則有力矣”,練就了本領,做事自然就有了底氣,把做好群眾工作當成自己的看家本領、拿手戲,群眾遇事就會想到你、信任你,工作自然就得心應手。
堅守初心,在“問需”于民中服務群眾。堅守為民服務的初心,在基層就是要“沉下去”,干部就是要“干出來”。“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利民之事,不在乎大小,關鍵要辦到群眾心坎上。比如,在脫貧攻堅工作中,為貧困戶買點雞苗、通電通水,做好“兩不愁三保障”,雖不是什么驚世駭俗的壯舉,卻是滿足群眾所需,能讓群眾在細微處感受到溫暖,得到他們的擁護。當前,一些基層干部習慣做“二傳手”,習慣在QQ群、微信群安排工作,不愿深入到群眾中去,沒有真誠地為群眾付出,接觸不到群眾,更談不上為群眾解憂排難。基層干部要時刻身懷親民之心,精辦利民之事,真正走進田間地頭,做到“入村不帶打狗棍,入戶無需引路人”,問需于群眾,靶向施策、精準服務,有的放矢地為民辦實事。
堅守初心,在“問急”于民中溫暖群眾。堅守為群眾服務的初心,堅守歷史使命,就是要敢于負責、敢于身先士卒,危急時刻敢于挺身而出。黨的事業等不起、靠不上,必須要自我加壓,以時不我待的精氣神分秒必爭、攻堅克難。正如當下脫貧攻堅工作,一大批敢于“亮劍”的基層干部,以脫貧斗士自詡身披鎧甲兌現著黨對人民的莊嚴承諾,“黃文秀們”甚至為此獻出了寶貴的生命,這就是基層干部為偉大復興的擔當作為。黨的各項事業正需要廣大基層干部敢為人先,率先垂范,影響和帶動群眾,帶頭擁護黨的領導,帶頭服務群眾,帶頭帶領群眾發展致富。“為官避事平生恥”,在面對困難、矛盾和問題時候,要急群眾之所急,要有沖勁和闖勁,在脫貧攻堅、搶險救災、信訪維穩面前敢于碰真碰硬,敢于較真,敢于挺身而出,狹路相逢勇者勝。
基層干部要堅守初心,時刻把群眾利益放心里,解決好群眾最關心、最迫切的問題,真正得群眾心、暖群眾心,把黨的初心使命根植于基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