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時期,楚國和晉國發生了一場著名的鄢陵之戰。激戰之時,楚國元帥子反口渴欲飲,侍從知其嗜酒,便呈美酒,子反雖察覺并斥責,但在侍從“此非酒”的堅持下,受而飲之,以至大醉不能參戰。結果,楚國大敗,子反被處以極刑。看待此事,韓非留下千古名句:“行小忠,則大忠之賊也。”
所謂行小忠,不是以大局為重、為全局行忠,而是揣摩領導意圖,投其領導所好。前車之覆,并未成為某些人的后車之鑒。時至今日,仍然有人熱衷于行小忠,將絕大部分心思用在了溜須拍馬、阿諛奉承之上,奉行“與其辦十件公事,不如辦一件私事”“不怕群眾滿意,就怕領導不高興”“只要私交好,好事少不了”的為人之道,奉行“領導面前多晃悠”“領導不走我不走”“辦公室的燈為領導而開”的工作準則。這種行為,看似忠誠、實則不忠,是利己主義、功利主義的投機行為,對黨的事業和人民利益危害極大,具有很強的迷惑性、隱蔽性。
有“行小忠”者,必然有“受小忠”者。有的領導干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還停留在口頭上,不是看對黨和人民是否忠誠,而是看對自己忠不忠誠,這就給行小忠的人有了可乘之機。有的領導喜歡看工作的“亮點”“特色”,下屬就特意安排“經典調研線路”,以至于掌握不了基層實情,被“樣板”“盆景”迷住了眼睛。有的領導收受禮品,下屬不進行提醒,反而將禮品進行隱蔽轉移。對領導所犯的錯誤,不進行有效規勸,有時還為虎作倀、助紂為虐,這些領導便被“小忠”所圍獵,偏離了正確的政治道路,最終違紀違法、失節毀身。
何為大忠?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黨員、干部初心變沒變、使命記得牢不牢,要由群眾來評價、由實踐來檢驗。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人民是我們執政的最大底氣。我們黨長期執政面臨的最大危險就是脫離群眾,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離開人民,我們就會一事無成。黨的十九大報告重申了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反復強調的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并把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確定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所謂大忠,就是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始終與人民心心相印、同甘共苦、風雨同舟,常思人民之盼、常解人民之憂、常做為民之事,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的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在順應民心、贏得民心、凝聚人心中,推動各項事業蓬勃發展。
如何防范“小忠”?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對黨絕對忠誠要害在‘絕對’兩個字,就是唯一的、徹底的、無條件的、不摻任何雜質的、沒有任何水分的忠誠。”天下至德,莫大乎忠。無論是領導干部還是普通干部,都要把對黨絕對忠誠作為最根本的政治紀律、政治規矩,時時刻刻以黨的事業為重,在貫徹執行黨中央決策部署上不能有任何猶豫,在重大問題上立場堅定,在大是大非和關鍵時刻旗幟鮮明,始終維護黨的權威,用實干實政實績體現對黨的一片忠誠。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領導干部更要躬身踐行、當好表率,帶頭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帶頭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帶頭運用批評和自我批評武器,帶頭堅持真理、修正錯誤,堂堂正正做人、老老實實干事、清清白白為官,不斷增強黨的政治領導力、思想引領力、群眾組織力、社會號召力,團結凝聚人民群眾為實現黨的執政使命、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懈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