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調查研究,是我們黨在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做好領導工作的重要傳家寶,是謀事之基、成事之道。開展調查研究,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的重要內容,中央“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工作會議強調,要把學習教育、調查研究、檢視問題、整改落實貫穿主題教育全過程。
如何做實調查研究?黨史就給出了答案,據《黨的文獻》記載,毛主席從來就反對那些空話連篇、言之無物的報告,曾對一位領導同志說:有的文件,頭幾頁你就別看,沒意思,就看中間是什么內容就行了。鄧小平同志在調查研究時,親自動手撰寫的調研報告文風樸實,分析精辟,見解深邃,毛主席曾幽默地說,看鄧小平的報告,“好像吃冰糖葫蘆”。由此可見,做實“像吃冰糖葫蘆一樣”的調查研究,應具有以下特點。
中心思想如“竹簽”,貫穿始終。冰糖葫蘆能保持成串的狀態,來源于竹簽的支撐。做實調查研究,也必須要有中心思想。認認真真學原著悟原理是本次主題教育的重要內容,這就要求我們,要堅持把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貫穿始終。這既是做好新時代調查研究的根本遵循、根本方向,也是提高調查研究質量的根本路徑、根本方法。行動的先導來源于思想,要深刻學習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核心要義、精神實質、豐富內涵和實踐要求,在調查研究中堅定用以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同中央、省委各項決策部署中結合起來,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重要內容結合起來,同自身工作實際結合起來,真正做到學懂弄通、知行合一。
方式方法如“熬糖”,注重精準。成功的冰糖葫蘆,咬起來應該咯嘣脆,完全不粘牙的,要達到這個效果,熬糖是關鍵。若火候不到,容易發粘;若火候太大,就會發苦。當前,中國正處在轉型發展、創新發展、跨越發展的關鍵時期,工作千頭萬緒、錯綜復雜,不可能都去調研。這就要求我們,必須要圍繞中心工作、重大問題,考慮決策需要、形勢需要開展調研。要學好用好唯物辯證法的根本方法,把握局部和全局、歷史和現實、當前和長遠、重點和非重點的關系,防止調查研究的局限性和片面性。多到脫貧攻堅、鄉村振興、改革發展、反分維穩等第一線開展調查研究,通過走訪群眾、查閱資料、開展座談、發放問卷等方式,把調查研究做實。同時,要堅決克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防止路線“被安排”,被“盆景”“樣板”迷住了眼睛。
提煉總結如“蘸糖”,掌握技巧。成功的冰糖葫蘆,糖衣應該是薄而均勻的,若裹的太厚,一口咬不到水果,就會失去口感。調研報告,是調查研究成果和精華的集中呈現和高度濃縮。若撰寫調研報告,習慣于長篇大論,就會味同嚼蠟,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好的調研報告,應該是言簡意賅、直奔主題、重點突出、論證有力的,關鍵是找準了問題,提出了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法,這樣的調研報告,才能膾炙人口、喜聞樂見。中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詩經》,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的詩歌,從某種意義上說,詩經就是“調研”的產物。當時政府有所謂的采風使,專門深入到民間,看看老百姓在說些什么,贊揚些什么,怨恨些什么,認真收集并加以總結提煉,結果成就了一部“像吃冰糖葫蘆”的“調研報告”,成就了中國最偉大的一部經典典籍。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研究、思考、確定全面深化改革的思路和重大舉措,刻舟求劍不行,閉門造車不行,異想天開更不行,必須進行全面深入的調查研究。我們應時刻繃緊調查研究這根弦,帶頭弘揚真抓實干、務實求效的工作作風,帶頭培養斗爭精神、增強斗爭本領,把團結帶領干部群眾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當成為一種常態、一種習慣、一種工作,以“像吃冰糖葫蘆一樣”的調查研究,推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走深走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