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時所學的“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教會我們不要因為善事很小就不去做,不要因為惡事很小就去做。細細想來,這其中正蘊含著“慎微”的道理,慎微就是要注重細節和細微之處,不要因小失大。事物的發展總是由小到大,由量變到質變,正所謂“毛毛細雨濕衣裳,點點貪戀毀名節”。作為一名黨和人民的干部,必須牢記“惡不可積,過不可長”的道理,把“慎微”思想貫徹到日常工作和生活當中,常敲“慎微警示鐘”,把小事做好,日后必成大器。
慎微,是“茍非吾之所以,雖一毫而莫取”的廉潔精神。習近平總書記說過“天上不會掉餡餅,要幸福就要奮斗”,可有的黨員干部就喜歡嗟來之食,喜歡不勞而獲。利用職務之便為自己謀取私利,本該是自己的本職工作,卻需要老百姓帶上“禮物”才給辦理,這種現象在農村尤為常見,基層村干部還停留在“官本位”的老舊思想,認為自己是干部,找我辦事就該求我,久而久之,就養成了伸手向老百姓“要”禮物的壞習慣。黨員干部身上的大問題、大錯誤往往是由小問題、小毛病而引發的。因此,黨員干部應該牢記為民辦事是職責所在,不僅不能向老百姓“要”禮物,小恩小惠,有損人民利益和干部名節。禮物雖“小”,一旦收下,罪過就很“大”。
慎微,是“小事成就大事,細節成就完美”的精品意識。在日常工作和生活當中,我們往往注重比較重大的事情,而忽視較小的事情,更有黨員干部以“大丈夫不拘小節”為由,把本該自己完成的小事情讓下屬去做。其實,世間本無小事,每一件大事都是由小事組成的,干好了每一件小事就是完成了一件大事。尤其是組工干部,每日與文字打交道,擬定一篇上千字的公文需要字斟句酌,每一句每一段都需要重復檢查和修改,一個錯別字都不容出現。正是這種追求細節和完美的精品意識,才讓每一個組工干部都能獨擋一面的能力,才讓我們黨具有嚴謹、崇敬的特質。
慎微,是“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的為民情懷。作為黨員干部,我們總說要“為民服務”,可什么才算為民服務呢?難道一定要像雷鋒一樣才叫為民服務嗎?其實不然,為民服務體現在日常的小事當中,比如有群眾來辦事,遇到不懂的業務你耐心溫和地跟他們講解;遇到行動不便的老年人,你搭把手幫忙一下,這些都可以是為民服務。黨員干部要切記民生無小事,你的一個舉動都可以讓老百姓心里更暖,讓他們更加信任黨和政府。
九層之臺,始于累土。黨員干部要牢記“盡小者大,甚微者著”“不矜細行,終累大德”的道理,謹慎及于細微之處,把每一件小事都當成大事來對待,踐行“細節決定成敗”,理念,常敲“慎微”的警示鐘。見微知著、防微杜漸,拒毫末之錯于千里之外。